守護自己的文化 沙轆社的凝聚與傳承

文字-A A +A

【記者楊緯霓/臺中報導】

近兩百年來,臺灣經歷過清領、日治以及國民政府的治理,各族群的文化融合與鬥爭,族群的邊界也逐漸模糊。在今台中市沙鹿區住著一群拍瀑拉族的平埔原住民,他們從數百年前就住在沙鹿,更是荷治時期建立大肚王國最主要的民族之一。如今臺灣存有的傳統平埔族群十分稀少,拍瀑拉族沙轆社因此成立文化促進會來傳承及推廣自己的傳統文化。

拍瀑拉族在沙鹿的聚落名為沙轆社。(楊緯霓/攝)

拍瀑拉族為台灣原住民的平埔族群,詞源來自大肚社人之自稱Papula(音近拍瀑拉),亦是建立大肚王國最主要的民族之一。聚落主要分布於大肚溪以北至清水以南的海岸平原,今臺中大肚、大甲、沙鹿、清水等一帶,遠從荷治時期就有他們族人的身影。沙轆社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潘明燈說,拍瀑拉族最早是屬於大肚王國的民族,是荷蘭人當時在臺灣統領時的眼中釘,爾後已達成協議促成和平。拍瀑拉族有一傳說,大肚王走過的地方都會豐收,因此所有族人都很希望大肚王能光臨他們部落,使族人不愁吃穿。

信仰與凝聚

普善寺現今的樣貌。(楊緯霓/攝)

拍瀑拉族在沙鹿當地的聚落名為沙轆社,並在洛泉里建有一間祭祀祖靈的廟宇,名為普善寺。根據潘明燈理事長所說,早期祖先都是室內葬(在自家屋內的地下,挖一個地窖的空間把過世的人以屈膝的姿勢埋入),因為都市開發、興建學校等因素,於是挖出來的骨骸就被遷至之前位於中清路上的舊廟——同興宮,後來同興宮又因擴建道路而被迫遷址。在民國61年拍瀑拉族的族人們向政府單位申請土地,最後成了今洛泉里的普善寺。普善寺有兩層樓,一樓祭拜的是拍瀑拉族祖先的牌位,二樓則是祀奉漢人信仰的神明。潘明燈說:「老一輩的人認為陰廟需要有一尊神明,因此當時洛泉里的里長就建議在二樓供奉玄天上帝來鎮住氣場。普善寺的二樓祀奉過很多尊神明,包含了土地公、地藏王菩薩等,這些神明有些是因1980年代的大家樂風潮而請來供奉的,有些是被丟棄的流浪神明,最後都被集合在這裡。」而現在的普善寺不僅是昔日祭祖、放牧與競爭的場所,也是族人們聯絡感情、開會討論事務的集合地。

每年農曆八月初二是拍瀑拉族重要的祭典儀式,也就是俗稱的大拜拜。當天住在各地的拍瀑拉族族人都會回來沙鹿。族人會準備五條生豬肉、五條生魚、五個豆乾、十五個飯糰與米酒來祭拜祖先。祭品數量用五的倍數實際原因已不可考,潘明燈說相傳有兩種說法,第一是拍瀑拉族人將五作為幸運數字,因此才會用五的倍數來準備祭品;另一種說法則是,有老一輩的長輩說一把手抓起來就是五,一把手抓起來就可以拿到很多,也有著豐收的意思。而用生食來祭拜也是有含義的,潘明燈說在未知用火的四五千年前,祖先就已經生活在這座島嶼。未開墾的大肚山地區,拍瀑拉族都是依水而居,然後上山打獵,打到的獵物就直接生食。直到有柴火的出現,當時的族人們便攜帶著飯糰上山,既方便又能填飽肚子,也因此祭品都是以生食為主。

古時候的走標活動,是由強健未婚的男生參加,取得標期的優勝者,就可以娶部落中的美女為妻。(楊緯霓/攝)

在祭典完成後,拍瀑拉族人會以唱跳牽田舞來作為結束,有著要新年了以及敬天敬地的舞蹈含義。傳統祭祀結束後,會舉辦走標活動,在過去,走鏢是一種賽跑型的祖靈祭活動;而到了如今,走標活動轉變成了男女老幼的族人們一起在社區附近健走,也會向沙鹿區公所借廣場架設舞台,讓沙鹿的其他居民知道有這個活動,並且讓大家知道還有這個族群的人住在這裡。

傳承與延續

沙轆社文化促進會至今已成立八年,理事長坦言在傳承文化上有遇到斷層的影響。為了讓大家知道拍瀑拉族的文化,目前正慢慢推廣到學校,像是到國小去教小朋友跳牽田舞,認識拍瀑拉族;也有跟學校配合教案,實施鄉土教學,用繪畫的方式讓小朋友更認識自己的家,認識自己族群的歷史。潘明燈理事長說,促進會在今年有申請文化局的社造計畫,會著手製作關於拍瀑拉族的書籍或是繪本、地方導覽地圖等文物。在社區推廣方面也有配合老師導覽沙轆社及體驗搗麻糬、風味餐等活動。

潘明燈說在他小時候,族人們都只有大拜拜那天會有交集。直到承接父親推廣拍瀑拉族文化的事業,成立了沙轆社文化促進會,慢慢開始召集族親一起來復振傳統文化。潘明燈認為最重要是族人之間的聯繫,因此住在附近的族親或是促進會的幹部都會在週六與閒暇時間到普善寺來泡茶聊天,以及固定週六的牽田舞團練、週日的杵歌練習。潘明燈對未來推廣拍瀑拉族文化已有許多規劃,也希望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3.10.23

大傳爆報

加入時間: 2013.10.23
338則報導
231則影音
4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30

希望之車 身障者就業的新出發點

2024-03-04
瀏覽:
2,137
推:
0
回應:
0
2:47

學生巧手繪製拼島圖 融合宮廟特色成亮點

2024-03-04
瀏覽:
3,808
推:
0
回應:
0
3:31

音樂時光機 二手唱片行的懷舊賣力

2024-03-04
瀏覽:
3,175
推:
0
回應:
0
3:00

2023北影百萬首獎紀錄片 導演回靜宜分享

2024-03-04
瀏覽:
3,702
推:
0
回應:
0
3:11

結合自身專業推廣家鄉 花藝女孩返鄉的故事

2024-03-04
瀏覽:
3,331
推:
1
回應:
0
1:46

不只是冷藏更是溫情 愛心冰箱推動食物分享文化

2024-03-04
瀏覽:
3,489
推:
0
回應:
0
4:02

未來領袖成長計畫 探索地球之旅

2024-03-04
瀏覽:
3,133
推:
0
回應:
0
3:29

寵物商機年年攀升 熱血老闆怎麼想

2024-03-04
瀏覽:
3,553
推:
0
回應:
0
3:20

植植走大遊行凱道登場 推廣蔬食勢在必行好處多

2024-03-04
瀏覽:
3,296
推:
1
回應:
0
2:59

審計新村噴漆畫家的當代藝術之旅

2024-03-04
瀏覽:
2,592
推:
0
回應:
0

守護自己的文化 沙轆社的凝聚與傳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0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0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