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才根的鄰居們 觀影心得(侯慶宜)

文字-A A +A

    關於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以及其上的住戶與違建,筆者所知甚少,查閱網路才知即為現在的「森林公園」。原以為導演想表達政府粗暴地強制拆遷與居民激烈對抗的過程,並猜想片名中的「陳才根」大概是領導人物、或身世特別可憐的老伯伯,想不到完全不是呀!

     

或許因為是導演較早期作品之故,許多地方有些不順暢,但整體而言依然為一部主題明確的佳作。例如導演將那位曾參與韓戰的「老先生」(畫面上看起來,倒還覺得他是「鄰居們」中最年輕的呢)拉得小提琴琴聲當作背景音樂,即使效果處理上還有進步空間,但卻是筆者非常喜歡的橋段安排之一。誰想得到,一位身上刺著「殺朱拔毛」、看似不起眼的老芋仔,當年也曾是文藝青年。藉著其滄桑的琴音,正表現出這群人無奈的心聲。    至於拆遷一事,面對即將無家可歸的困境,老伯伯們各有各的打算,導演也不斷凸顯他們想衣錦還鄉的心理。(姑且不論這是導演特意引導出的結論,還是「真實」狀況)十多年過去了,台灣的政治環境丕變,老伯伯們的心情現在看來顯得有些「政治不正確」,不過正這是記錄片之所以稱為「紀錄」片的原因吧。

    森林公園早已建成,片中的老伯伯們不知現在何處

 課程心得

在林木材老師的帶領下,使我們明瞭:

1.      台灣紀錄片的發展過程:無論是日治或國民政府時代,解嚴前的紀錄片皆為有政治目的的宣傳影片。此情況直到1980末期才開始有所改變(如「綠色小組」的作品),1988年公視開始拍攝第一部主角為「平凡大眾」的紀錄片(《百工圖》),更開創了台灣記錄片的新局1990年代後,旁白也不再一定是字正腔圓的國語,台灣紀錄片逐漸發展出一片天空。

2.      紀錄片的定義:紀錄片並無特定形式,內容也是多元的,甚至可以和劇情片一樣引人入勝。對「真實」的理解則有「真實電影」與「旁觀電影」兩種方式。與新聞報導不同之處在於,紀錄片一定帶有導演的觀點,而新聞卻只是形式上的客觀。

3.      拍攝紀錄片的注意事項:不違背拍攝倫理,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被被攝者牽著走。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9.01.06

台北縣文史學會

加入時間: 2009.01.06
175則報導
12則影音
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12台灣地方志影展全台巡迴放映(10/26-11/18)開跑囉

2012-10-26
瀏覽:
4,078
推:
3
回應:
10

2012台灣地方志影展延後徵件時間

2012-08-01
瀏覽:
2,679
推:
0
回應:
0

「2012台灣地方志影展」徵件即將開跑囉!!

2012-06-30
瀏覽:
3,068
推:
1
回應:
0

『2011歡樂氣球-親近新店』成果作品

2011-11-18
瀏覽:
5,083
推:
0
回應:
1

【連署!】莫讓十四張成為捷運建設下的犧牲品!

2011-08-10
瀏覽:
2,399
推:
0
回應:
0

2011社大影像自主影展(新營社大棧)訊息轉載

2011-07-21
瀏覽:
2,775
推:
1
回應:
0

【本會訊息】2011年台灣地方志影展停辦訊息!

2011-07-08
瀏覽:
2,416
推:
0
回應:
0

借問,新店十四張是啥?

2011-03-09
瀏覽:
3,486
推:
1
回應:
0

如何面對祖先?世紀容顏紀錄片觀後感

2011-02-14
瀏覽:
3,300
推:
2
回應:
0

陳才根的鄰居們 觀影心得(侯慶宜)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