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蝶‧Formosa特展》台中科博館登場

文字-A A +A


台灣有史以來最完整蝴蝶主題特展,《福蝶‧Formosa特展》已於99/7/14台中科博館登場,展示內容共規劃「人與蝴蝶」、「認識蝴蝶」、「研究蝴蝶」、「文化福蝶」和「保育蝴蝶」等五大主題,展出約360種台灣蝴蝶標本,約佔所有台灣蝴蝶種類之85%-90%

蝴蝶在人們的心中,總是花仙子的象徵,是美麗的代言人,但其實蝴蝶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存在著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面貌,甚至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即日起推出的《福蝶‧Formosa特展》,透過生動活潑的奇幻森林展示手法和結合視覺藝術的美感呈現,讓觀眾不但看到「蝴蝶王國」台灣自然物種的豐富多樣和獨特魅力,更從台灣蝴蝶產業史發現人與蝴蝶之間的微妙互動,進而探索今日保育的觀點。

 《福蝶‧Formosa特展》是以「奇幻島之蝴蝶旅行日誌」作為策展主軸,展示面板和家具設計皆採用筆記或日誌形式,介紹以「福爾摩沙」著稱的台灣從19世紀中葉至21世紀初的豐富蝶種及獨特蝶史。展示內容共規劃「人與蝴蝶」、「認識蝴蝶」、「研究蝴蝶」、「文化福蝶」和「保育蝴蝶」等五大主題,展出約360種台灣蝴蝶標本,約佔所有台灣蝴蝶種類之85%-90%。其中包括目前被認為可能已經?種的「台灣燕蝶」標本、十餘年無採集紀錄的「江崎烏小灰蝶」和「黃鳳蝶」等標本,以及標本數量極為稀少的「嘉義小蛇目蝶」、「井上烏小灰蝶」和「鹿野黑蔭蝶」和各種保育類蝴蝶標本。此外,科博館更特別向日本東京科學博物館商借來自中南美洲之「喜蝶」標本六種共同展出,國外著名的蝶種包括展翅長達18公分的「鳥翼蝶」,以及「摩爾佛蝶」與「貓頭鷹蝶」等珍貴標本,也都在展出之列。

科博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詹美鈴博士表示,特展取名為「福蝶」,除了有「福爾摩沙之蝶」的寓意,也因為在傳統文化中蝴蝶具有吉祥福氣的象徵。多年來館內研究人員積極從事台灣自然史標本的蒐藏研究,近十年來又陸續獲得已故鱗翅目專家張保信老師和博物學家王生鏗先生遺族等捐贈大量的昆蟲標本、蝶翅貼畫、加工產品、照片、信件與日誌等珍貴史料,使科博館的蝴蝶相關蒐藏無論在質與量上均超越國內其他機構。自1998年開始的典藏數位化計畫成果,也在這次特展中具體呈現。她指出,雖然人類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將蝴蝶視為美麗的象徵,但其實在蝴蝶的類群中,也存在著肉食主義者、欺騙者及與人類利益相衝突的作物危害者,和其他昆蟲類群在自然界中進行著生存演化的競爭。她希望藉由這項特展帶領觀眾由客觀的角度探索蝴蝶世界,而非一味地讚頌蝴蝶的美與好,進而開拓保育觀念的深度和視野。

除了豐富的蝴蝶館藏標本和科學知識,這項特展更透過在一般科學類博物館少見的視覺藝術表現和美術館展示風格,讓人文物件與科學展示進行深度對話。當觀眾一走進展場,即可看到以台灣珍稀保育蝶種—寬尾鳳蝶及其幼蟲食草台灣?樹所組成的藝術屏風,面板設計則取材自紫斑蝶、大白斑蝶、黃裳鳳蝶、寬尾鳳蝶及夸父綠小灰蝶等,依序與展示主題呼應,家具設計亦採用筆記或日誌形式。「人與蝴蝶」單元猶如一座夜間美術館,首先帶領觀眾走入時光隧道,欣賞數十幅盛行在台灣五Ο年代,如今卻不易觀看得到的大型且精緻的蝶畫藝術品。這些蝶畫表現了台灣原住民風情及世界著名建築等豐富的主題內容,畫廊的盡頭則重現台灣蝴蝶加工產業興盛時期的工作場景和林林總總的蝴蝶工藝品,勾起許多人童年的蝴蝶回憶。

在標本的展示手法上,策展人藉由特製的標本櫃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多樣的成蝶標本,特殊設計的藝術支架也為各種國外珍稀的蝶類提供零障礙的觀賞視角。蝴蝶各生活史階段的幼蟲、蛹及食草或蜜源植物,都以冷凍乾燥的方式製成栩栩如生的實體標本,並組成小型生態造景。

策展人陳慧娟助理研究員強調,為了營造奇幻森林般的空間意境,展場四周以透空枝條環繞,加上各式各樣的蝴蝶、食草及小精靈所組成的奇幻彩繪,包括黃裳鳳蝶和馬兜鈴、小波紋蛇目蝶和棕葉狗尾草、淡小紋青斑蝶和華他卡藤、黑鳳蝶和飛龍掌血等10多種組合。在多媒體運用方面,是藉由十多部蝴蝶影片節目呈現台灣本島、蘭嶼及馬祖等離島之寬尾鳳蝶、紫斑蝶、黃裳鳳蝶、珠光鳳蝶等蝴蝶生態和生活史,並以HD高畫質影像拍攝了許多種蝴蝶的幼蟲啃食、築巢和領域等行為以及羽化、化蛹等變態過程的珍貴畫面。特製的動畫節目包括黃裳鳳蝶羽化過程3D立體動畫、大白斑羽化動畫、紫蝶森林遇的紫蝶幽谷動畫以及互動遊戲—蝴蝶農場。 此外,展場中也特別製作放大的蝴蝶蛹模型,包括大白斑蝶的金色蛹、黃裳鳳蝶的黃色蛹,以及隨化蛹環境而變化顏色的大鳳蝶的綠色蛹及褐色蛹,食草植物模型則有含葉、花及果的馬兜鈴。原來微小的蝴蝶卵,則用環氧樹脂模型放大數十倍,包括枯葉蝶、紅肩粉蝶、豹紋蝶、端紅蝶等等十數種蝴蝶卵,蔚為奇觀。最後,特展中還規劃有活體蝴蝶以及蝴蝶食草和蜜源植物展示區,讓觀眾欣賞各種蝴蝶在身邊翩翩起舞或吸食汁液的實況,幸運的觀眾還有機會親眼看到蝴蝶羽化或化蛹的過程過程。

當參觀民眾詢問特展中大量運用蝴蝶翅膀完成的蝶畫,是否造成生態浩劫時,共同策展人之一的鄭明倫博士解釋,這些過去留下來的產業史蹟,說明了台灣曾經有數萬個家庭依賴蝴蝶加工產業維生,但是影響蝴蝶生存最大的致命危機,卻是經濟發展和土地開發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因此,每一件標本或展示的文物,代表的不只是生命個體,而是背後整個自然的歷史。

張天傑館長指出,這項特展除了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展現科博館豐富的蝴蝶標本典藏和研究內容,以及呈現十年來國家典藏數位化的成果之外,不同於一般蝴蝶自然史展示之處,在於增加產業、文化及保育等層次精緻的人文素材,而「福蝶名人堂」及「蝶軼事館」則將歷史上對台灣蝴蝶研究著有貢獻者及台灣蝴蝶的有趣故事作了詳細的說明,同時探索漢文化及原住民文化中與蝴蝶相關的典故和習俗,讓我們從歷史的回顧中對今日的保育觀點有更多元的思考。

配合《福蝶。Formosa特展》的展出,科博館植物學組亦同步推出《就是這個味!---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特展》,歡迎民眾利用暑假期間前往科博館,揭開蝴蝶的身世之謎和生命故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9.04.15

大笨蝶

加入時間: 2009.04.15
76則報導
0則影音
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福蝶‧Formosa特展》台中科博館登場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7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7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