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農末日的中科
◎記者/作者:李宜霖 | ||||||||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中科四期的建設所引發的污染與水資源問題,將對彰化當地農漁業造成嚴重的衝擊。要中蚵?還是中科? 林連宗曾獲民國92年全國傑出漁民,現任芳苑鄉反污染自救會總幹事。他表示,漁民覺得中科設置,廢水會排入彰化縣的沿海,影響蚵仔、海產、養殖區。彰化縣有3個養殖區,這整個沿海的生態會受害,蚵仔就無法買賣,等於是說,產業整個會壞掉,這沿海靠漁業維生差不多有10萬人口,整個家庭會嚴重失業。 農林牧受污染 二林中科說有2萬5千個人可以有就業機會,但為了2萬多人,失掉10萬人,林連宗說這是不值得的事情。他認為選擇工業區一定要有條件的選擇,工業區不能選在農業區、農牧區精華的地方來設置,可是偏偏二林科技園區,選在全省稻米以及蔬菜水果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來設置,將來這個園區所產生的廢毒氣,也就是砷,嚴重地影響到蔬菜水果,變成全國有一半的消費者受到砷污染。 這裡有全省最大的養豬場以及蛋場,全省3分之1的雞蛋在彰化縣,全省最大的乳牛區也是在這附近。林連宗擔憂如果讓這工廠設立之後,將來會產生砷牛奶,整個農漁牧都會完了,違反國家整個永續經營的原則。 二林變林邊 彰化縣有98%抽取地下水當為民生用水,政府一再地告誡說不可以超抽地下水,否則會地層下陷,偏偏這個地方是地層下陷最嚴重的。根據水利署的資料,民國96年所公佈全省下陷最嚴重的,是二林、大城、芳苑地區,它每年下陷有8.4公分,就是因為超抽地下水,如果再加上中科每天16萬噸的地下水,一抽下去的話,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它又想說來一個八輕,要40萬頓,一個20萬噸,一個40萬噸,將近200倍,這個地區的地層絕對受不了,林連宗說:「不到幾年,二林這個地區會變成林邊,隨時會受到災害。」 高污染廢水 林連宗表示,他們一再解釋會用什麼水,其實這是天方夜譚地想,就好像集集攔河堰現在已經不夠六輕使用了,才會產生雲林縣的沙塵暴,因為河水沒有水,變成沙塵,這個騙了以後,又說還有大度溪,大度溪也不可能,大度溪已經規劃給中科做排放水,已經在做了。中科排放水藉著大度溪河水稀釋,然後排放到海洋裡面去,林連宗認為現在把大度溪的水統統攔截起來,回到這個地方來,那不是把中科的水直接排放到大度溪河床裡面?大度溪沿岸下來,整個都是污染。 林連宗說:「這裡附近的地下水怎麼使用?不能使用啊,如果你硬著使用,那就污染到這裡的農作物。」他觀察整個大環境,認為這個地區最不適宜這種高污染工業,他一再希望這個案子撤銷,建議多做幾次環評,到各地實際瞭解,「不要一再在紙上說做就做」,這是當地人絕對不能接受的。 林連宗表示,中科自以為是工業區有2萬5千就業機會,真正來想,那是高科技,一定要高科技的技術,才可以進入工作,那個地區有這種資格的,大概不到千分之一,真正進去工作的機會很少。中科說這個地區會繁榮,有人會住在這裡,他從竹科、台中科學園區發現,上下班的工作人員就是在這個城堡裡邊,下班以後就回去了,跟工業園區旁邊的人沒有接觸及消費的可能。他判斷,實際上工業園區旁邊的居民只能撿垃圾,其他不會有什麼好處。中科一廂情願以為很好,根本沒有到實際受害者的地方去說明,他說:「我們根本不知道,幾個月前以為很好,當我瞭解以後,這個絕對不好。」 林連宗認為中科其實是為了選舉,縣長卓伯源爭取為自己的政績,為了選舉,他不可能撤銷,硬著頭皮也要給它過去,選上了再說。林連宗說:「我們一定抗爭到底,因為這是關係到我們整個地區的生存。」 中科?中蚵? 王功許多人是靠蚵生活的,林連宗擔憂如果蚵仔消失,要吃什麼!「不是像香山補助60萬,60萬用完該怎麼辦?」尤其王功假日觀光人潮都會去吃蚵仔煎,買蚵仔相關的產品,王功正是觀光產業要發展的時候。卓伯源一直說北有貢寮、南有墾丁、中有王功,想把王功造就一個觀光的景點。林連宗問:「這個毒害下來的時候,王功景點還會存在嗎?不可能!王功的美景,會因為中科的設立幻滅掉。」 二林蔗農事件 大正14年(1925年)日本人佔領台灣之後,因為日本本土缺少糖,種植甘蔗後可以生產大量的糖送過去日本。那個年代,水利還不發達,甘蔗很耐旱,所以可以栽培。日本很用心經營,從溪湖以下到沿海這一帶,大部分都種植甘蔗。林連宗表示,中科園區就是日本人選的最精良的地方,日本要移民,後來光復以後,國民政府接收作為糖廠。「過去說中科是荒野田地是胡說,都是良田,那裡最好。」他認為現在有水灌溉,又沒有風災,什麼颱風來又打不到,是最優良的土地。 二林當時就是種甘蔗,種甘蔗以後,農民會收成,日本人用重量來秤重,會偷吃斤兩,百姓用車跟人去秤,林連宗說:「結果日本人一秤,3個人一車秤出來才18公斤。」蔗農就因為這一點,來反抗日本人,結果跟日本人來發生衝突,造成很大的蔗農事件。後來日本人覺得理虧,讓人民來監督,改善這種情形。 林連宗說:「所以人民真正受害的時候,會極力出來抗爭,我們不是吃飽沒事幹,也是想到生活威脅,所以絕對會抗爭到底。」 東麗造紙廠事件 另一個事件是東麗造紙廠,林連宗認為,東麗造紙廠也可以歸類為中華民國政府做事的一種模式,這家造紙漿公司本來要到大陸去設廠,政府就建議不要去,留在台灣。如果投資兩億,政府就弄一個重大投資方案,這個重大投資方案的好處是,政府可以幫你貸款很多,土地可以設法讓你取得容易。 在這樣情形下,就在王功海埔新生地要開始設廠。林連宗提到那個地方以前也有一個小型工廠,大概只有0.7公頃,還不到1公頃,大概6、7分地,以前是作飼料工廠,可是後來經營不善,就倒閉了。因為海埔新生地要經營,除了養殖漁業還要畜牧,畜牧以後設工廠倒掉了,欠了一大筆債。工廠向有關單位借錢,還不來就拍賣給農會。農會想把本撈回來,剛好東麗他們知道了,就買過來設工廠。他們以為要做紙盒工廠,以為做紙盒沒污染,就不管了。等做完以後,才告訴漁民說要從外國進口廢紙,來作廢紙加工,要做全省產值最大的造紙廠。 這個時候漁民開始質疑,你申請設立跟這個不一樣,這裡又是地層下陷區,不可以來抽地下水。漁民由於種種因素,跟它抗爭到底,最後工廠因為地層下陷問題,遭到監察院糾舉。後來這個案子就請工廠遷廠,結果它說我投資下去沒有錢,再借給我錢好了。當政府不再借給工廠,就一直設置在那個地方,林連宗回憶,過程抗爭了2、3年,相當的長。 林連宗提到對面還有一個永興海埔新生地,這是台灣第一個BOT案,他認為是第一個最糟糕官商勾結的案件,可是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民國74年開發的,到現在沒有終結。 二林相思寮拆遷危機 中科帶來的不只是污染,還會拆掉基地範圍內的相思寮百年農業聚落,相思寮6月收到限期一個月內拆遷的通知公文。 總統馬英九在中科二林剪綵時曾說:「中科二林基地,是80多年前日治時期蔗農事件抗暴的傷心地。」但80年後的今天,農業還在此地生根茁壯,政府卻要將農業耕地變成科學園區,執政者又再將此地變成世代農民的傷心地。 二林中科的設立,是台灣當代滅農徵地的寫照,二林中科一旦設立,科學園區在各地的佈設更將趨之若鶩。二林中科象徵台灣農業的黃昏,農業的消弭,會使台灣的土地跟人民的生存產生更大的危機!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