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2020年十大氣候科學事實

文字-A A +A

國際氣候智庫「未來地球」(Future Earth)每年會公布10大氣候科學洞察報告,2020年跟前一年的差異主要為COVID-19的影響

《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0》封面(圖: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0

 

 國際氣候智庫「未來地球」(Future Earth)每年會公布10大氣候科學洞察報告,2020年跟前一年的差異主要為COVID-19的影響。因為疫情,各國實行封鎖措施,使得去年減碳幅度達6-8%,恰巧跟科學界建議要達成1.5度C目標的年度減碳比例相符。這也顯示我們必須在這基礎上繼續大力減碳,否則未來氣候變遷的惡果可能不輸疫情。來看科學家還列了哪十項!

 

1. 要更努力減碳以達成《巴黎協定》目標

 對於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倍增後,氣溫到底會上升幾度,科學家改進了模型估計,比以往又更為精準。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AR5)估計的升溫範圍是1.5-4.5度C,但近期科學家縮小範圍至2.3-4.5度C。也就是說,我們若不大力減碳,幾乎已經無法達成控制升溫在2度C內的《巴黎協定》目標。

 

2. 永凍土融化的排放可能比預期的要多

 永凍土占全世界土壤含碳的三分之一,近期有突然融化現象,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先前預測得還多,尤其在中高排放情境下,可能會使排放量增加一倍。而北半球泥炭地近一半被永凍土所覆蓋,突然的解凍可能將整個北半球的泥炭地碳匯(carbon sink)轉變為釋放甲烷的全球暖化來源,且會持續數個世紀。

永凍土突然融化的過程示意圖(圖: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0

 

3. 森林砍伐正在破壞熱帶碳匯

 土地系統目前吸收了人類碳排的30%,但熱帶森林的碳匯水平逐漸飽和,意味著無法幫助吸收更多的碳,更不幸的是2020年的野火又增加了2.44億噸的碳排。另外,土地用途變化(例如:砍伐森林進行都市發展)帶來的碳排放在本世紀仍然很高,要避免此狀況,我們可以盡量採用以自然為主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像是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管理,做土壤碳封存,來降低影響。

 

4. 氣候變遷將嚴重加劇水危機

 有新研究表明,氣候變遷已經引起了極端降水事件(洪水和乾旱),使得數百萬人遷移和流離失所。這些水危機的影響是高度不平等的,通常會與性別、收入和其他社會上的不平等共伴加劇。因此,氣候變遷加上社會經濟驅動因素,會大大影響優質水的獲取。

 

5. 氣候變遷會深刻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

 愈來愈多證據表明,氣候變遷會加重精神負擔,並惡化我們的健康,主要是接連不斷的複合式災害風險加劇了人們的焦慮和困擾。因此,在城市規劃政策上保有親水和綠地空間,以及在自然環境中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可帶來讓人更健康的共同效益(co-benefits)。

 

6. 政府尚未抓住機會從COVID-19進行綠色復甦

 疫情封鎖政策導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減,卻不太可能對長期全球排放軌跡帶來重大逆轉影響。疫情發生後,各國政府承諾動用總共超過12兆美元來復甦疫情,而達成巴黎協定所需的年度投資約為1.4兆美元,如果各國投資能將這筆大資金投入於永續復甦上,一方面能刺激經濟,另一方面能徹底扭轉未來數十年的溫室氣體排放軌跡,從高排放量邁向低碳。因此,國家能不能抓住綠色復甦的機會,將成為氣候保護的轉折點。


COVID-19刺激措施、脫碳和符合巴黎協定投資的需求比較(圖: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0

 

7. COVID-19和氣候變遷顯示需要新的社會契約

 COVID-19和氣候變遷這些跨界風險正侵蝕著大眾的福祉和經濟安全,特別是最脆弱的群體。我們因此需要新的社會契約或採取全球行動的協議,用更全面的系統性思考應對全球風險。國際上有越來越多由下而上或是跨國的行動和倡議,就是很好的展現,這些包含歐盟國家之間的綠色新政、城市為主的C40組織,還有承諾淨零排碳商業聯盟等。

 

8. 以增長為重點的經濟刺激措施將危害《巴黎協定》

 以經濟增長為第一、永續為第二的疫情復甦戰略很可能無法達成《巴黎協定》目標。一個系統的轉型會需要投資,但所有投資須為減排做出貢獻,與《巴黎協定》對齊。像再生能源、電動車等低碳解決方案的成本已大大降低,會是較好的綠色投資策略標的。

 

9. 城市電氣化對於永續轉型非常重要

 城市電氣化是實現公平能源轉型的有力途徑,全球無電力可用的十億多人口將從中受益。另外,城市電氣化的共伴效益是減少在地空汙和改善大眾健康,且也會帶來市場成長,但政府還是得多透過再生能源目標及監管性政策架構,使碳密集度下降。

 

10. 上法庭捍衛人權可能是必要的氣候行動

 氣候案件愈加受到關注,透過氣候訴訟,大眾能從法律層面理解地球的權利持有人應該包含未來世代。因此,當國家做任何決定時,應思考怎麼讓地球完整無缺的傳到後代,這將有助於解決「跨國界」議題。

 

【參考資料】

Future Earth, The Earth League, WCRP (2021). 10 New Insights in Climate Science 2020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6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1,750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1,683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292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330
推:
22
回應:
0

和懸鈴木說掰掰 雪梨為什麼要汰換行道樹?

2024-02-15
瀏覽:
3,177
推:
1
回應:
0

你不可不知的2020年十大氣候科學事實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08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08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