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之聲記者 毋彩珊、詹蕎、林子頊、高仲凱、紀禹瑄 的專題報導】(本專題完成於2019-10-03)
台北市孔子廟慶祝建成90周年,在上週9月28日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孔釋奠大典」(註1),典禮過程中聽到的祭孔雅樂由重慶國中的學生所演奏。這些奏樂的學生又被稱作「樂生」,本年度台北孔廟特別和導演壯敏慈合作,耗費一年時間將樂生們的練習過程拍攝成紀錄片《樂生,聲年》,並於典禮下午在台北孔廟的劇院放映。
談到拍攝動機,壯敏慈表示跟學國樂的背景有關。她在大學時看過祭孔樂器,卻在參與祭孔大典時、發現樂生都是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讓她十分訝異,於是決定紀錄他們的訓練過程。提起對傳統文化的看法,壯敏慈強調:「應該要讓傳統文化有新的生命力,然後有能力可以融入現代的這個社會當中。」她也說,與其在影片中介紹祭孔音樂和樂器,將重點放在樂生的成長上,更容易讓大眾願意瞭解樂生文化。
關於樂生文化的起源,重慶國中樂生指導老師孫瑞金說明,從兩千多年前的祭孔大典開始、樂生就由15歲以下的童生來擔任。在樂生的訓練過程上,他強調自己相當嚴格,為了讓學生在演奏時能夠保持紋風不動,連暑假也要長時間在大太陽下練習。另一方面,孫瑞金表示樂生的重要性在於能讓典禮氣氛更為莊重,也利於儀式進行。然而他提到,由於少子化和學生家長意願不高,願意擔任樂生的人越來越少,他說:「希望有更多的誘因讓學生來,少子化我們解決不了,但起碼只要有人,你願意讓他來這是最重要的。」他認為如果長此以往,未來樂生傳承將面臨困難。
儘管訓練過程辛苦,學生卻也從中收穫許多。負責演奏古琴的樂生王妍巽表示,由於她國小曾是佾生(註2),升上國中後也希望成為樂生。回想一年間的訓練過程,她指出:「要很有毅力吧,因為站很久,然後還要邊彈奏樂器這樣。」她認為身為樂生除了學到一種新樂器,過程中更能感受自己的成長。另外針對本次紀錄片拍攝,樂生張宗亦表示樂生的故事能被搬上銀幕很新奇、也讓他很高興,他解釋:「這個紀錄片一拍出來之後,他有入圍那個獎,然後讓更多人知道樂生是什麼。」並說明自己上高中會繼續擔任典禮中的禮生。
祭孔大典當天上午觀禮人潮眾多,前來觀禮的民眾張佑甄認為樂生文化應該繼續傳承,她說:「我覺得很震撼,因為真的現場聽到跟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感覺是差很多的。」而下午紀錄片放映結束後,觀眾朱德梅感受到樂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帶來很多啟發,也認同傳統文化帶來的正面影響。至於當初合作拍攝紀錄片的起源,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幹事鄧翔發解釋,因緣際會下找到想要拍攝這部影片的導演壯敏慈,雙方才開始合作。而祭孔文化也因此首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保存。另外鄧翔發表示:「其實以現代來講,數位典藏的方式其實是一個趨勢,所以我們也希望說透過一個影像的拍攝來保存他們整個受訓過程。」為了推廣祭孔文化,他們規劃在未來拍攝更多紀錄片,也透露下一部將以佾生為主題。在傳播形式多元的現代,拍攝紀錄片的方式除了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也期望能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註1)祭孔釋奠大典: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廟舉行的隆重祀典。
(註2)佾生:祭孔釋奠大典上負責表演樂舞的童生,他們表演的釋奠佾舞依不同編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