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港埤塘 的 過去 現在 與未來

2020/10/26 07:35
1,854次瀏覽 ・ 4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8
檢舉

南港埤塘 的 過去 現在 與未來

照片

悠遊自在的原生物種、遠來是客的棲息環境,是優質生態環境的觀察指標。南港埤塘從早年先民的開發,很幸運的還有三個早期地名的存留。今天藉著公視公民新聞踹拍的活動,讓我們一起來探訪南港埤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照片

照片

這埤塘是白鷺鷥尋找食物的地方,也是候鳥,像黃頭鷺、小白鷺  群聚之後往南飛的中繼點。

照片

新庄子、後山埤、三重埔名稱是早期埤塘所形成的聚落。從清朝乾隆43年到45年一直發展到現在。新庄子就是由當時所灌溉的的範圍。這張古地圖,從基隆河、鐵路,經過水田,然後到埤塘,接下來就是南港山系。圖中呈現生態多樣性跟產業的多樣化。有翠鳥、台北樹蛙、領角鴞、台灣藍鵲,還有五色鳥。百年前的後山埤、新庄子埤的大小可以從舊地圖看得到。(濕地轉變的過程)爛泥慢慢的綠化,水就不在這塊區域裡面,然後就形成陸化土地。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有大花咸豐草的位置,就已經是完全的陸化了。

這邊是屬於私人的土地,原先日本時期“埤圳”是公共化的,後來轉移到七星農田水利會,然後賣給了(私人的)OO建設。該建設公司原本希望開發,但是因為其他(環保抗爭的)關係沒有開發。在台北市長陳水扁的時代,指定為公園預定地,但是沒有徵收。目前該私人建設公司是希望把這裡變為環境教育所在的地方。 104年內政部將這個地方劃為暫定濕地,106年正式公告為地方級的重要濕地。這個基地是有螢火蟲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未來要控制光害、水質,還要找出環境的天敵。這邊確定有螢火蟲,包括黃緣螢、紅胸黑翅螢,跟台灣窗螢,至少發現3種螢火蟲。希望以後大家有機會可以看到,這一塊是(南港)碩果僅存的天然濕地。

南港的新庄子埤塘,百多年來,經過政權的轉移, 在治理上,由公有土地驚險的轉手到私人企業,歷經開發夢想的誘惑!幸運的是,台灣這些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建設公司也從善如流的接納濕地保育的趨勢。期望未來,在這一塊都市之肺裡面,再次的看到象徵水質優、光害少的螢火蟲,還有這塊原生濕地的美麗未來。

南港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優客 南港報導

主辦單位: 公共電視 新媒體部 PeoPo公民新聞

協辦單位: 台北市南港社區大學

照片

受訪人員:

台北市南港社區大學 潘文彬 老師

地主委託 都市計畫設計師 黃英堯 先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