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後疫情時代,社區美學教育的出路

2020/10/12 22:01
1,576次瀏覽 ・ 2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4
檢舉

後疫情時代,社區美學教育的出路

照片

第十屆南港美學論壇 – 後疫情的美學教育新模式 (B)

後疫情時代,大大的提升了網路教學的應變需求。在傳統教學的內容適性與備課、授課方式的轉化中,如何克服:老師與學生的數位技能差異、操作工具跨域的限制與臨場技能指導的障礙?如何維繫人際關係的互動品質?還有教師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都是遠距教學的挑戰!第十屆南港美學論壇匯聚了各方的專家,一起探討突破教學天際線的可能出路:

照片

B場  主題二:【話在後疫情時代】

焦點座談:突破教學天際線-社區美學教育發展之數位轉型

1. 疫情帶來了什麼影響?「數位轉型」到底轉什麼?

2.美學課程的數位轉型,推動的困難度與突破點(社大行政/老師因難點. . )

3. 課程新挑戰一美學教育從師培制度到數位化的轉型價值

4. 給在轉型路上遇到困難的你:數位轉型的重點建議

照片

主持人:

張芳德/內湖社區大學副校長

照片

與談人:

學術領域:

陳淑敏/大同大學教授、曾獲優良教師獎、教學創新獎、產學合作貢獻獎;2017年獲全國大學教師優良創新課程及教學競賽佳作獎。

照片

美學領域:

鄭人豪/多所大學兼任講師、多所社區大學教師,教授藝術史、繪畫、皮件製作、書法等課程,身兼老師、道長、老闆、書法家等多重身分。

照片

數位文創領城:

賴國峰/文化內容策進院CCC 專案辦公室責任編輯

照片

技術領域:

黃慈/國立空中大學研究發展處副研究員

照片

綜合座談主持人:曹錫智/南港社區大學 副校長

照片

照片

聽過了專家們的實務體現與對話,雖然疫情的應變不能企求一步到位,但是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是能看到希望的曙光。當數位科技與時俱進,有許多過去的難題,像是頻寬、輸入界面的細緻筆觸感、視頻的同步傳送…,正一一的被克服,現在的困難,也將在人機的學習改善中逐一的排除。起而行,練習做看看,就有機會找到新的出路。

 

台北市南港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優客 南港報導

 

後記:這次疫情,可以讓人保持距離,也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緊密: 

https://youtu.be/XB6yjGVuzVo

影片的隔空合唱,是猶他州兒童合唱團, 2020年瘟疫蔓延時的作品,也許你已注意到每個小朋友都是在自己家裡。

這也是本次論壇的另一個實證。

科技,有時阻斷了人際(像在聚會時各玩手機),有時像影片般的,又能拉近遠距離的人際互動!  因此,數位化的應用存乎一心,有些擔心的場域需要提醒,有些應用的適性也可以好好學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