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榮家宣導夏日防中暑 把關住民健康
中國古代的人民,在長期的生產中逐步觀察認識到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結合日月的運行位置,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從節氣的含意,二十四節氣又可分為四類,一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二象徵氣溫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三反映降水量: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四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驚蟄、清明、小滿、芒種。109.7.22-109.8.6正值大暑,是今年最炎熱的時期。
今年7月屢創高溫的台灣,特別要預防中暑,尤其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住民。中暑的症狀包括:體溫升高、皮膚變紅、呼吸心跳加快、頭昏、頭痛、臉發熱、想吐、瘋狂冒汗、無法排汗、肌肉痛、手腳抽筋、突然沒反應,沒辦法走路…等。容易中暑的原因有悶熱環境、睡眠不足、飲水不足、曾經中暑、藥物治療、體重過重、藥物、進出溫差大的地方,無法正常排汗…等。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夏日炎炎 慎防熱傷害!」、「戶外運動防中暑3要訣『多喝白開水、選擇適當時間與場所、備妥裝備!」、「防中暑 3要訣『多喝白開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在室外活動或辛苦的戶外工作者,儘量以穿著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戴遮陽帽及太陽眼鏡並備足水。當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大時,建議冷氣設定在26至27度,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可減緩因經常進出冷氣房,冷熱溫差較大所造成的心臟血管負擔,另外如果不開冷氣則保持室內良好通風。
本家每月定有安養堂住民座談會,除讓住民暢談建議外,保健組駐堂隊護理人員更針對時下健康議題做時事衛教提醒,7/22適逢二十四節氣中大暑,意味著未來2週將是全年最熱時期,藉由團體衛生指導提醒高齡住民如何預防中暑。別把「顧健康」當作光說不做的口號,延長身體保固期,就是將保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保健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