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傳統中藥鋪轉型社區博物館 廣和堂改名迪化207凝聚大稻埕歷史

2020/05/11 11:33
2,736次瀏覽 ・ 2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前身為廣和堂藥舖的迪化207博物館,是一棟建於1962年的老房,陳國慈女士將它買下,改變為社區博物館,保留了舊有的建築特色,融合了博物館的概念,賦予了新生命,也凝聚了大稻埕的歷史軌跡。

   有著三層樓高、彩色磁磚外牆的迪化207博物館,前身為廣和堂藥舖,在多為仿巴洛克式建築的迪化街裡,顯得格外亮眼。2016年陳國慈女士將它買下,轉型為社區博物館,保留了建築的特色,磨石子地和紅色的貼磚,是最有意義的紀念,更是被列為古蹟的一部分。時間會過去,人事已非,但老房子會一直在那裡。這個特色不會與現代衝突,反而能帶出歷史感,串連過去現在未來,為老屋創造新生命。迪化207博物館館長華安綺表示:「我們迪化207博物館啊,他額最主要的建築特色也就是他指定成歷史建築的一個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他的磨石子的地板,對所有我們就保留了他所有的磨石子的地板,其實我們很掙扎要不要保留磨石子地板這件事情,主要的原因是,今天磨石子啊 他 額,如果今天女孩子穿高跟鞋的話,你就會聽到咖咖咖咖咖的聲音,爬樓梯也在咖咖咖咖咖咖咖,對於一個博物館或是一個展場來講,這聲音好像有點吵,對那後來討論了之後呢,還是決定就是把它整個磨石子都讓大家可以被看見,因為我們覺得這就是老房子裡面的特色」

迪化207博物館是一個將老屋與博物館,這兩個新與舊的事物合唯一體的概念,陳國慈女士曾說過,老房子重生的過程,就好像照顧一位老人家,背後隱藏著許多問題,一個帶一個,需要一一去解決,而將老屋轉型為博物館,不同型態的呈現方式,展現他的歷史面貌與社會的創新,卻能融合不衝突,,華安綺表示:「其實額老房子做博物館是一個很適合的,而且他可以講得故事又是更生動,因為他可以跟本身這個老房子結合等等,所以這是一個我們設定這間老房子的任務,那當然像我剛剛講得,老房子就是一個空殼,裡面最主要的就是人,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夥伴、好的團隊,才能把這個老房子賦予新生命 對」

 透過一年四期的台灣懷舊展覽,早期的迪化街歷史,像是濃縮在迪化207博物館裡,來這裡,老一輩的人可以懷念自己小時候的生活,而年輕的我們,也能見證歷史的推進、迪化街的繁華,將這份感動繼續流傳下去。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林亭妤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