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保護政策要全面提升,需要一貼開創突破。台灣的動保業務單位屬於縣市邊緣機關,除非發生事情,鮮少人會關注。在流浪動物入所12天就撲殺的年代,各縣市公立動物收容所普遍環境惡劣、人員短缺,都地處垃圾掩埋場或人煙稀少之處。環境差、設備差、人員少,工作氣氛低迷。但隨著動保意識抬頭,第一線動保公務人員備受壓力,士氣低落、異動頻繁。
雖然近十年,公民意識高漲,縣市首長開始重視動保問題,2015年修法終止撲殺,2017年正式實施,讓政府這幾年挹注大量資金,改善環境設備。但設備人員雖然有所調整,但根本問題還是未解決。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吳宗憲在他研究報告「我國動物保護人員之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策略」提到動保行政人員六大困境,分別是:亟待處理的人力缺口問題、須優先解決缺乏足夠激勵誘因問題、執法權限不足以及與其他機關合作不理想、人員調任受限、動保行政業務與獸醫專業相左與政府與民間動保團體的互動困境。
而這當中,現階段動保行政人員,認為動保行政組織最急需解決的是人力缺口問題,該問題不僅被認為應優先改善項目,亦是與期望落差最大者。吳宗憲分析研究對象之背景資料亦發現,目前動保行政組織中從事動保業務的工作者,其從事該工作的工作年資低於3年的比例竟高達近60%,表示長任於該項工作的比例偏低、流動率極高,而造成難以長期留任的原因。
而長期關注「動保行政」,也是公務人員退休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理事長王唯治表示,以經營公立動物收容所為例,如果無法提升品質再委外,在球員兼裁判下,如何監督民間收容所呢?而動保意識日益抬頭,傳統業務也無法滿族民眾需求。因此,對於吳宗憲教授研究知結果,行政部門要有覺悟,短期無法解決就要有開創之作法。
吳宗憲教授針對六大困境提出解決方式,在解決人力不足困境上需要正視現有對於各組織的員額編制,有必要擴編動保行政機關的員額,或是透過臨時人力補充以短期間紓解人力不足之壓力,舉例來說,桃園市政府便採取「常設性技術人員」的設計,取代過去進用臨時人員時的薪給限制及組織員額限制,在調查中可選擇以臨時人員、約僱3~5等或聘用的薪資進用,且一旦市府審查通過,往後即可常設性編列該員額薪資預算。同時調整職位員額任用比例與納入鄉(鎮、市、區)層級獸醫人員也是關鍵誘因。
在鬆綁任用限制上,吳宗憲提到鬆綁現行調任限制,解決獸醫職系作為唯一執法主體的侷限,其次中央撥款,地方約僱以補充人力。
在改善激勵措施方面,吳宗憲認為政府應設立新的專業俸給表,除明定動物保護工作者的專業加給外,並調高現有加給額度。另外,亦可在現有的數種公務人員專業俸給表中,新增並明定專業俸給表,將有關動物防疫、檢疫等並兼任動物保護業務之具有職業執照之獸醫師,得以適用較高的專業加給。
另外重新定位動保行政機關層級、運用民間力量共同投入動物保護與設置專責性「動物保護行政職系」制度都有其必要。
針對動保行政人員六大困境,台灣動保行政監督聯盟理事長王唯治認為解決之道,必須從多方面下手,例如透過科技簡化行政程序,動保團體積極倡議引發地方首長更關注,帶動改變,不然大幅變動將有其困境。
如果你支持認同我們,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