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量子電腦對人腦的挑戰

2018/03/18 17:42
4,09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雖然機器替人類完成了許多事,但唯一無法取代的,是人類的大腦。」

科幻片中AI與人類大戰的劇情,常令人看得膽戰心驚,使的人類開始擔憂被科技反撲的那天,但隨即很快便又自嘲自己的杞人憂天。不過,難道這真的只是幻想嗎?人腦的不可取代性,你又是如何看待?

科技部指導,科工館、成功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及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共同舉辦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開一系列科普演講活動。本次榮幸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黃吉川講座教授,擔任「量子電腦對人腦的挑戰」講座之主講者。

量子電腦不同於傳統電腦,其使用量子邏輯進行計算,並使用量子演算法進行資料的操作。量子電腦的出現,促使AI的快速發展,因儲存資料的對象為量子位元,量子電腦能統合龐大的數據量,並擁有高效率的計算分析能力,進一步影響了AI的學習能力。

高速進展的科技產業,成果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否真的會有人類被完全取代的一天?關於這點,黃教授表示,雖然量子電腦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人類極限,但唯有一點無法取代,也就是人類的情感。或許量子電腦可以從資料中找出各種安慰他人的辦法,但能視狀況改變並且同理他人的,也只有人類了。

本講座計畫主持人成功大學李旺龍教授表示,量子電腦的出現,標誌科技的飛快進展,大眾心中人類被機器取代的擔憂,似乎也並非不可能,但只要保有那真誠待人的心,又何必擔憂被毫無生氣的冰冷器材所取代?

下次講座為「海上來的大水災-淺談海嘯」,活動將於04月01日舉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前來,詳情請上「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網站」官網查詢。完整活動影片放置於科技大觀園網站與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網站。

科技大觀園網

(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list/sPe/reset.htm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網站(網址: science.nchc.org.tw)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