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不再只是廢棄物 創業青年的巧思實踐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怡辰、張海琦/台北市報導】許多人有創業夢想,卻常因故無法堅持下去,來自馬來西亞的潘振康,抱有熱情且勇敢作夢,並付諸行動。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他發現,台灣的廚餘再利用情形不甚理想,許多大城市製造出的廚餘,因為時間空間等因素沒辦法得到妥善利用。於是他研擬一套「家戶廚餘乾燥回收計劃」,希望將原先被世人認定為廢棄物的廚餘,改變成一項資源。

為環保盡心力 致力於改善生活環境的社會企業

「家戶廚餘乾燥回收計劃」是潘振康在TIC100社會創業競賽中得獎的計劃,也是他長年努力的藍圖,這幾年他以自行創立的「籽結有限公司」為名義,致力於實踐這項計畫,內容主要是希望改善廚餘利用情形,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指出,在二〇一四年度的廚餘總量中,有百分之六十一點五,相當於一百二十萬公噸的廚餘被送進焚化爐焚毀。也就是說,有大量的廚餘都沒有經過再利用,就直接當成廢棄物處理。廚餘未能被妥善利用的主因是廚餘產出不均的問題,人口密集的台北市產出大量的廚餘,可是卻沒有相當比例的農田需要廚餘作堆肥灌溉,而農業比例相對高的宜蘭,卻沒有足夠的廚餘產出供應。又受限於廚餘潮濕且沈重,不方便運送,所以就算想要截長補短也有困難。

不管是市場還是家戶,每年產出大量廚餘,卻沒有被妥善利用。 攝影/張海琦

看見廚餘未妥善利用的問題點,潘振康希望藉由將廚餘乾燥的方式,提高保存與運送的可行性。對於這項計畫,消費者呂小姐表示十分願意支持充分利用廚餘的理念,但是必須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才有辦法說服大眾買單。而家庭主婦戴小姐則說環保理念雖然立意正確,但是對市井小民來說還不是當務之急。所以針對一般家戶而言,距離全盤接受「家戶廚餘乾燥回收計劃」之間還有一段路要走。

創業發想來源 台馬廚餘去向不同

談到從何發想這個計畫,潘振康開朗的說,這是長期觀察與討論的結果。在求學期間,他就曾經受到師長的鼓勵,和同學組隊參加TIC100社會創業競賽,當時是以攤販市集產業化為主題做研究,後來經過幾次修改,發現攤販市集的廚餘問題值得探討,才漸漸將研究焦點聚焦在廚餘。

在TIC100中獲獎對潘振康來說是一大肯定。 圖片提供/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在馬來西亞,是沒有廚餘這種東西的。」潘振康因為成長背景的關係,對廚餘有更多元的想像。有別於台灣將廚餘當成垃圾集中焚毀的做法,馬來西亞的鄉間是以非常傳統的方式將廚餘回收再利用,像是蛤蜊殼拿來鋪路、葉菜類做堆肥等等。

看看故鄉的情形,再檢視台灣的現狀,讓他心中有了創業的雛形。畢業多年,當時那些一起參加創業競賽的夥伴早已各自就業,學生時期的夢想固然燦爛,但是人人都有各自現實面的考量,現在就剩下潘振康一人獨自堅持實踐計劃。

有夢最美 築夢踏實

潘振康認為自己性格比較直接,不適合在一般體制下的公司行號生存,促使他走上創業的路途,因為對他來說,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較容易。

除了個性直爽之外,愛冒險、願意承受高風險的生活方式也是身為創業人必須具備的要件。從兩年前決定創業以後,潘振康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投入,甚至沒有為自己設立停損點,因為不容許失敗。

談到創業過程中的困境與突破,潘振康一派開朗。 攝影/張海琦

創業人就猶如在暴風雨中仍堅持揚帆行駛的船隻,隨時都有可能被現實的浪花捲沉,隨時都有可能被資金等問題擊敗而支離破碎,潘振康卻依舊懷抱著突破重圍的信心。他說,這些日子除了要想辦法養活自己之外,還要絞盡腦汁讓計畫繼續前進,在資本額有限的情況下,他只好樣樣自己來。

本科是讀企管的他,為了節省成本,公司的報稅流程甚至是畫工程圖,都是由他一手包辦沒有委外。他說,「壓力也是一種樂趣」,在創業這條路上壓力絕對不會少,但是努力熬過後果實就會是甜美的。

只要一直走下去就會遇到不一樣的機遇

「家戶廚餘乾燥回收計劃」目前還在雛形階段,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勇於夢想的潘振康說,他的目標是用最環保的方式去執行廚餘乾燥回收計劃,甚至,他還希望未來能將這個流程規劃得更完善,最終使乾燥後的廚餘再次成為商品,例如用來製紙,或是成為各種材料都有可能。

「一直走下去會遇到不一樣的機遇。」潘振康十分樂觀面對現階段的成果,也積極迎向接踵而至的挑戰。創業的過程中不會永遠一帆風順,但是只要計畫有進展,就是對創業者的努力給予最大的肯定,曾經流過的汗水與淚水,也都值得了。

採訪側記

從見到受訪者開始,就感受到他滿滿的活力與熱忱。他一再強調比起在學校紙上談兵得到一個專業文憑,更實際的是自己用雙腳走出來的路。他很自豪地說自己現在的專業是廚餘,因為在這一塊下了很大的努力。不管從事的是什麼樣的主題也先不論成功與否,我覺得這樣的精神都是令人動容的。

延伸閱讀

生活中的環保 廢紙也能成為筆記本

媽媽上班小孩上課 家庭工作兩頭兼顧

採合鴨米農法 以米聞名的餐廳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356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2,909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423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17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032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15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16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4,891
推:
2
回應:
0

廚餘不再只是廢棄物 創業青年的巧思實踐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2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2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