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國仇家恨,但難道竟激不起你的一絲義憤?
今晚十點六四特輯:天安門母親的證言+就是那個光
明天就是北京天安門六四事件的二十周年。四十歲以上的台灣觀眾,或許還記得當年,這段對岸群眾渴求民主,卻遭到統治者恐怖殺戮的歷史。但是您能想像嗎,二十年後,社會經濟正在高度發展的中國社會,六四事件不但沒有成為民眾討論的話題,甚至竟然安靜到像是根本沒有發生過這件事情似的。
****
其實是有人努力想發出聲音的。一群受難者的家屬在事件發生後,強忍著失去親人的傷痛,彼此扶持、互相鼓勵,要求中國當局公布事件的真相。但是這樣的呼聲,在當地也像是投石入海,看不到一絲漣漪。
****
諷刺的是,一些觀察者認為,正是因為經濟的改革開放,逼得對這件事該有切身之痛的中國人民顧此失彼,或者投鼠忌器。 北京當局對民眾出了一道「政治或是經濟」的選擇題:選擇拚經濟,這裡就賺錢的天堂,甚至可以漏網吞舟,大開各種方便之門。但若是想不開要談政治、談民主,天堂剎那間成了法治地獄──統治機器一方面可以深文周納,用種種手段將你羅織入獄,另一方面又坐視 (甚至掛勾) 社黑勢力,用種種低三下四的手段,把人逼入絕境 (這是我認識或知道的一些律師、學者,以及其他許許多多敢於說真話的人,包括天安門母親,共同的切身之痛)。
****
這些聲音在事件發生地被國家機器掩蓋,卻透過各種管道突破打壓,流傳到國際上。這證明了只要還有人有良知、有憤怒,歷史既無法扭曲、也燒不成灰。
****
剩下的問題是,不論是必須勇敢捍衛自己主權的台灣、認同民主價值的台灣、相對有人權觀念的台灣、身為國際社會一分子的台灣、想要分食中國市場大餅的台灣、與中國有深厚血緣關係的台灣、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台灣……乃至於希望遲早走上統一之路的台灣──到底有哪一種身分姿態,不需要知道八九年的六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為何發生這樣的事?
****
在本周的節目當中,我們特別安排播出一段「天安門母親」在五年前集體錄製的證言。這段影像蒐錄了天安門母親們,對於這個事件最完整、也最沉痛的指控。希望能夠稍稍彌補當事人遭到監控打壓、發聲不易的缺憾。
****
悼念六四在中國是個禁忌,但香港例外。 每年六四,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晚會,已經變成著名的景點。香港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不但是目前中國的領土上,唯一可以公開悼念六四的地方,也理所當然地就成為世界上最重視六四事件的華人社區。平反六四,儼然成為香港民主派人士的道德和良心傳承。
****
香港目前比起中國內地,還擁有更多的自由,但是這種自由,還能保持多久呢?為六四發聲,除了是香港人害怕失去自由的焦慮,還有沒有其他特殊的意義和原因?今晚獨立特派員節目,除了要讓北京的天安門母親在台灣發出聲音,也要帶您一起到香港,了解六四對於香港人的特殊意義。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