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具扶誰?(荷蘭篇)[1/2]
台灣有很多需要義肢輔具的朋友,他們往往受限於國內義肢輔具的安裝補助制度,裝了對自己並不是最恰當的輔具,很多原本可以獨立自主的殘障朋友,不但生產力打了折扣,社會也為此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來看看荷蘭的作法, 也許能提供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台灣有很多需要義肢輔具的朋友,他們往往受限於國內義肢輔具的安裝補助制度,裝了對自己並不是最恰當的輔具,很多原本可以獨立自主的殘障朋友,不但生產力打了折扣,社會也為此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來看看荷蘭的作法, 也許能提供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看到這個跟我切身有關的問題,我的感受是政府在這方面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我去申請輔具時會碰到諮詢的人員不夠專業,還有一些申請者申請的費用根本沒用在買輔具上,政府可以不只是把東西給我們而已,應該請專業人員教導如何使用做後續的追蹤,照顧申請者身心靈的需求,也可以杜絕一些資源的的浪費,讓每一分錢都能運用的盡善盡美。
這篇的題目很吸引我,在台灣輔具不便宜,但保險給付限制很多。醫療院所人員有時為了避免利益輸送或保持中立等立場,往往只有提供何處有輔具廠商,但專業性就得由病人自行判斷了。更遑論全家一起參與評估、選擇合適輔具,或參與復健以協助病人更快適應等。所以值得我們想一想,該如何做對病人幫助才是最大的。YUgiun
如果您對這個題目有興趣
歡迎參閱獨立特派員的照顧以色列撒拉之手單元
您會看到更先進的輔具系統
而且以省錢著名的荷蘭人可能在這個故事要和省錢的猶太人一較高下了
不過重要的是
兩種社會都很重視人的需要而非廠商與醫院的需要
這是台灣可以參考的
至於如何看重使用者需要
關鍵還是在人觀
就是使用者真的在業者心目中是要尊重的人嗎
還是付錢的對象而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