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檢定沒過不能畢業? 門檻制度惹爭議
【記者陳雅文、林千惠、林子濠台北報導】近年來將英語檢定設為畢業門檻,在大學間形成一股趨勢。然而這樣的做法,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引起師生熱烈討論。
去年12月29日,政治大學舉辦英外語畢業門檻公聽會,師生共同探討畢業門檻存廢問題,檢視大學獨重英語能力,並列為畢業標準的弊病。政大語言所教授何萬順表示:「第一階段,就是跟老師同學們能夠展開對話溝通,那第二階段呢就是積極地去探討,英文教育、外語教育可以如何改進。」
考試結果是否能真正代表學習成效,英文教師提出疑慮。考試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無法概括英語學習品質。政大外文中心主任劉怡君說:「有多少人會因為準備考試,而變成一個自動自發的學習者,我懷疑;又有多少人考完了之後,過了門檻而不讀書,然後英文不斷地退步的,我絕對相信。」
如果沒有通過英文檢定的畢業門檻,也可以藉由修習補救課程,代替檢定考試,如此一來,英語畢業門檻形同虛設。政大華文所碩三學生羅奕傑說:「那時候我入學的時候,我們系主任說過,我們英文系沒有畢業門檻,因為如果有的話,就等於是不相信我們老師的專業。不知道什麼時候,在系所畢業規定裡,多了英文檢定的畢業門檻,那時候我就覺得非常地震驚,為什麼會這樣自己打自己的臉呢?」
許多人質疑,大學既為授課單位,就應該負起責任,不應將考核職責外包給檢定機構。學生們表示,公聽會只是個開端,會後師生發起聯署,也計劃日後行動,讓校方能聽見學生的聲音,期望英語畢業門檻,不再是大學畢業的絆腳石。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