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彰濱納自經區砲火猛烈 雙方分歧難解無共識

文字-A A +A

【記者張家倫/彰化報導】先前國發會規劃自經區的「國際健康產業園區」,以實體園區方式推動、且全國只推動一到二區;但目前包括桃園、台中、花蓮、彰化都規劃申設,光台中就爭取設置兩處國際健康園區。
目前有意提出國際醫療專區的縣市就高達四處,其中,桃園與花蓮都希望可以結合觀光、休閒、旅遊;彰化的彰濱工業區也規劃要推動國際醫療;台中更一次提出兩計畫,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將於水湳經貿園區設置國際健康園區,童綜合醫院則擬於台中港特定區發展國際醫療、高級健康檢查中心等。
針對政府缺乏對國土使用的整體規劃,以及對產經環境的妥適安排等問題,自由經濟示範區說明會彰化場於(3)日晚間在彰化市介壽生活藝文館舉辦,2日上午包含彰化醫療聯盟、環保聯盟、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喚醒彰化青年聯盟等團體到彰化縣政府廣場抗議,他們認為一旦彰濱劃入自經區範圍,會間接影響民眾的健康、農業與醫療品質,同時呼籲彰化民眾進場關心自經區發展。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施月英指出,廢棄物填海造島已造成彰化沿海的汙染,尤其地下水重金屬含量超標,影響彰化縣80%的居民飲用水,縣府不該罔顧彰化縣民飲水健康。
彰化醫盟醫師葉光芃、林世賢則說,台灣婦產科一向人力不足, 開放自經區後外科、婦產科醫師人力缺乏及流失的問題將更為急劇。前台聯立委黃文玲指出,開放自經區,台灣農業可能變成廢墟,因為中國農產品可因此漂白,變成山寨版的台灣製品,如此嚴重打擊本土農業,衝擊台灣的農業根本。
彰化縣政府表示,彰濱工業區除原已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並具有國際認證、兩岸交流、土地權屬等優勢,未來如經納入示範區,則包括「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及「教育創新」等示範事業,與原規劃產業型態相比,在汙染排放管制上,甚至還有減少整體汙染排放量的好處,而各團體對於條例草案內容有諸多意見或陳情訴求,應由立法委員與中央單位作為審議及說明。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前身是經建會)說帖,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下稱「自經區」)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法規鬆綁與制度創新,大幅鬆綁貨物進出、聘僱外籍專業人士與外商投資等限制,期藉由示範區的鬆綁或開放帶來新的政府管理模式,以及新的企業營運模式。如試行情況良好,將由點而面推廣至全國適用,以加速我國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之時程,創造新一波經濟成長動能,讓台灣成為『自由經濟島』」。
目前自經區第一階段推動的產業發展重點為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與教育範圍。其中農業加值的部份,根據農委會的說帖,產業項目含蓋農畜產品加工、觀賞魚、動物用疫苗、中草藥等。
農委會強調,在自經區推動「農業加值」目的,是希望運用國外充足、低價之原料,結合契作國產安全優質原料、關鍵產製技術與農業研發能量等優勢利基,推動產業整合性加值發展,同時也擴大對國內農產品的需求。透過「農業加值」創造國內生產者、加工者、外銷者多贏策略。
農委會資料說明,「示範區」的性質屬於「境內關外」(貨品於區內享有免關稅等優惠),業者可採「前店後廠」運作模式,即於園(港)區內設立小型營運單位或倉儲物流或進行簡易加工,於區外加工廠進行深層加工,相關產品經加工(值)後,還可掛上MIT(台灣製造)銷售至全球市場。
至於外界關心目前仍受到進口管制的830項中國農產品,是否會藉由自經區的法規鬆綁變相開放進口,衝擊本土農業?農委會雖然強調堅守不開放的原則,卻也留下但書,說明自經區內雖開放管制性農產品輸入,「惟經加工後如仍屬管制性農產品,需全數外銷,不會輸入國內市場;最終產品如非管制性產品,仍須依現行相關進口規定且完稅後始能內銷,不會衝擊國內市場。」
雖然農委會信誓旦旦保證相關的因應配套,絕不會衝擊國內農產品,還可以藉此提升自經區廠商與台灣農民契作的意願,提升台灣農產品的使用量;進口的國外原料也必須符合現有相關檢疫與衛生安全的規定,不會引發食安疑慮;掛上MIT也必須符合經濟部國貿局「原產地證明書及加工證明書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但這些保證與配套,仍無法消弭質疑「滅農」的聲音與疑慮。
爭議一:開放自經區非管制性農產品進口,是否衝擊本土農業?
「食品加工是經濟部的業務,農委會不應該越俎代庖幫業者爭取進口農產品原料零關稅,農漁畜產品加工更不應該納入自經區的範疇,」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說,全世界有農業生產的國家,對本國農產品都採取保護措施,只有台灣採取完全開放與零關稅,此舉會摧毀台灣農業。
陳吉仲舉例,我國加入WTO雖然開放大部份農產品進口,但仍有敏感性的項目採取關稅配額限制,以期降低對本土農業的衝擊。以花生為例,本土花生的成本價格遠高於國外,目前仍受關稅配額的保護,而中國花生更限制進口,一旦自經區的食品加工業者免關稅進口廉價的國外花生加工,例如花生醬、花生糖,成品掛上MIT標示內銷,不但打擊本土花生農,也混淆消費者視聽。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對於質疑,除了強調目前不會開放中國花生進口,也以「我們早以開放中國大陸花生醬進口」為由,認為就算開放自經區使用中國花生加工的花生醬內銷,頂多替代從中國進口的花生醬市佔率,並不會衝擊本土農民與花生醬產業,因為台灣本土花生加工做花生醬的比例不高。
為讓讀者更一步了解雙方說法的爭點,嘗試模擬自經區食品加工業者進口中國花生加工後銷售的情形:
※假設今天有A食品廠商在自經區設廠,享有免關稅的狀況下,進口中國花生加工。
※若製成花生油,因為花生油屬於管制性農產品,只能全部外銷;若符合國貿局「原產地證明書及加工證明書管理辦法」規定,這些外銷的花生油產品還可標示MIT(台灣製造)。
※若製成花生醬,因為花生醬非屬管制性農產品,可以外銷、亦可內銷;若符合國貿局「原產地證明書及加工證明書管理辦法」規定,這些內外銷的花生醬均可標示MIT(台灣製造)。
※根據農委會說法,花生醬若內銷,仍必須課徵關稅、營業稅、貨物稅,才能內銷,自經區食品加工業者內銷花生醬並未享有任何租稅優惠,不會造成不公平競爭與租稅損失。
陳吉仲質疑農委會這項說法。他說,一般國內業者進口國外花生,因為競標關稅配額的關係,進口成本比較高,若開放自經區花生醬內銷,因原料取得過程免關稅,生產成本遠低於區外業者,不但不公平,也損失稅收來源。
他說,若比照進口花生醬的方式針對自經區內銷的花生醬課關稅,則因產品已打上MIT(台灣製造),請問要如何課關稅?若課關稅,稅率為何?因為海關對於不同國家進口的花生醬,課徵的稅率也不同。自經區生產的花生醬內銷,究竟是要課哪種稅率?
陳吉仲說,農委會對這些操作細節上的問題,提不出解答,更不用說自經區業者會大量使用台灣農產品為主原料,因為成本遠比進口貴很多;如果使用進口農產品原料加工後又掛上MIT內銷,怎麼不會衝擊本土農產品?這更達不到幫台灣農產品加值的效果。「如果食品加工一定要納入自經區農業加值的項目,那麼最終產品應該要求全部外銷,不能內銷,」陳吉仲強調。
喚醒彰化青年聯盟指出,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繼服貿之後另一波的經濟自由化政策,透過大幅度的法規鬆綁以及試點設立來進行經濟自由化,其影響層面涉及農業、教育、醫療、金融、環保等各個層面的法規鬆綁及人流物流的開放。聯盟成員葉奕瑄說,目前政府卻未針對各層面的開放所可能造成的衝擊做完善的影響評估,說明會過程更是流於形式,除了又是「利大於弊」的論述之外,其提出的政策與法規內容並不相符。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hsin.lin.735

您好, 我們是兩岸新聞報導獎團隊, 從您的這份作品中, 看見您對兩岸新聞有獨特的見解, 想詢問您是否有意願參與第十八屆兩岸新聞報導獎, 本屆報導獎總金額高達134萬元整, 歡迎您一同共襄盛舉, 感謝您。
報名網址: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comm/18news/ch/index.asp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rossstrait?fref=ts
微博:http://www.weibo.com/u/2627893441

素素-停權

中國流亡政府當然與台灣無法共識

1

加入時間: 2013.03.10

張家倫

加入時間: 2013.03.10
96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反彰濱納自經區砲火猛烈 雙方分歧難解無共識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3,145篇報導,共13,20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3,145篇報導

13,20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