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公民記者/許森茂 嘉義報導
國有185林班地杉木造林卻長出竹子來,凸顯林政單位管理上的問題;不過竹子也許不是最負面的選擇,竹農在國有林地上栽竹,還可能是在幫林政單位的忙呢;沒有受到肯定表揚,採摘竹筍還得冒偷竊國有林地副產物的風險,也夠委屈的了。
圖說:孟宗竹的林相優美,孟宗竹筍春筍毛黑,冬天產的叫冬筍殼毛金黃尤為可口,不過市面上多魚目混珠通稱冬筍。
在政策還未改變之前,我們很想聽聽執行單位的看法;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處長廖一光說,嘴唇上剛長個水泡,不好上鏡頭接受採訪,而且相關問題待了解後再發言比較慎重,會授權安排副處長正式接受影音採訪。
圖說:轎篙竹侵蔓性強,竹筍多做鐵皮桶裝,稱桶筍,一年四季都吃得到。
在第一線工作的林管處奮起湖工作站站長賴金輝表示,沒授權不便接受影音採訪或發言;不過國有林地被種竹子問題確實很嚴重,都有上報長官,如何處理靜待政策指示。
依森林法等相關法令,國有地上非契約租地造林之竹林,是長期棘手問題,要如何維護國土保安、照顧筍農及執法尊嚴上取得合情合理的安排,的確費非一朝一日可解決。
圖說:林務局奮起湖工作站大門口的天然造型石,下為林班地內的土地公廟。
奮起湖工作站大門口前有一尊自然造型的石猴(也像人),很逗趣,但它「無言」。以它來代表林官、竹農或納稅的百姓最適當,你說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