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火共舞 琺瑯之美顛覆傳統框架

嵌入:
文字-A A +A

標一:大火燃燒渲染色彩 琺瑯展工藝之美 

OS 

您可能有聽過琺瑯鍋,但是您知道琺瑯究竟是什麼嗎?中國學名為景泰藍,在日本稱呼為七寶燒,英文名為Enamal ,琺瑯的製作過程是將琺瑯粉,溶解於玻璃、金屬、或陶瓷等物品,而物品表面經過燒製後會呈現多樣化的繽紛色彩。 

 

BITE 

中華琺瑯藝術協會理事楊炘彪 

很多國外的雜誌,或珠寶的那些雜誌,其實裡面都有很多是,琺瑯搭配珠寶鑲嵌的,大家都會把琺瑯跟金制的珠寶藝術結合在一起。如果你有在做金工的話你會發現,基本上金屬的顏色都是單一的,我們會很希望在金屬上面做出不同的顏色,那琺瑯就等於一種金屬上面的顏料,在金屬上面呈現各種不同的色彩,就有點像鑲寶石一樣。所以我那個時候是非常開心接觸到這個材質。 

 

金工藝術家呂燕華 

琺瑯對我來講很像顏料的概念,它就是像在金屬上作畫的概念。那我從以前其實就很喜歡立體的東西,然後又接觸到金工,就對它可以自由塑形很感興趣。自由塑形之外,我又可以在它表面上加上顏色,所以這兩點就很吸引我。 

 

標二:燒製過程學問多 培養耐心專注力 

琺瑯的變化性高,不止用途多變,近年來在藝術的表現上也是非常亮眼。而這高達800度的電爐,是珐瑯創作中的重要關鍵。 

 

BITE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林欣妤 

你今天在燒一個東西,剛開門,800度的琺瑯門,在燒製的過程中,它會因為你的溫度改變,所以產生不到它的熔點,燒的部分就不會像是那麼完全,就不會那麼好看。今天在燒製的過程中,它的水分過多,熔點沒有到達那個的溫度,其實都會影響它的變化。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江以恩 

它可以結合像是玻璃的那種質感,我覺得是滿酷的。因為通常飾品類它只有金屬,耳環或者是項鍊那類的,你就只會看到一些銀色或黃色的金屬,琺瑯可以讓它添增不一樣的色彩。 

 

標三:現實夢想癥結點 開創自身競爭力 

OS 

然而在學習琺瑯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得克服,不止是琺瑯的原料,琺瑯粉,在台灣難以取得購買,又或是對操作的熟悉度,都會影響到最後藝術品的呈現樣貌,再面臨到現實與夢想的考量,如何將創作的工藝品販售出去,也是一大考驗。 

 

BITE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江以恩 

它應該是會成為我的一種興趣,如果它要變成職業,耗材就會比較高昂,所以基本上就是比較不會想說去做這個職業。 

 

中華琺瑯藝術協會理事楊炘彪 

因為台灣沒有在製作琺瑯粉的工廠,所以我們買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從國外買,譬如說日本的或是美國的。消費市場的關係,所以在台灣沒有特別在做琺瑯粉的工廠。他們(學生)都是非常樂意去做這個學習的,只是可能在買材料的時候,琺瑯粉就會比較高昂一點,單價上來講。 

 

金工藝術家呂燕華 

你終究要面對經濟上的現實問題,如何把你的東西賣掉。那因為市場也不大,市場不大就是要往外拓展。但是終究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說,你到底有沒有夠好,跟別人有什麼區隔。這是起碼你要做到的你才有機會。 

 

標四:東西方文化差異 掌握優勢拚國際 

OS 

東方西方藝術大不同,國內外的金工藝術家,都會因為受到文化洗禮或是所學經驗影響,製作出來的藝術品各有其特色,而如何掌握自身的優點,將藝術品推向國際,成為一大關鍵。 

 

BITE 

中華琺瑯藝術協會理事楊炘彪 

國外的藝術家像日本的或歐美的藝術家,他們都是有很深的傳統包袱,他們如果做琺瑯可能就是全部都在做琺瑯,或者他們做漆器就是全部做漆器,或者他是鑲寶石的,他就永遠是鑲寶石的,他們不太會跨域。可是在台灣你可以學到各種技法,而且你怎麼跨領域都不會被人家講說,你怎麼沒有遵循傳統,可是在國外是很遵循傳統的,所以他就不能做特別的造型,或不能做特別的東西。所以在台灣這個優勢真的非常大,因為你可以跨領域去結合各種不同的技術,甚至你可以沒有傳統的包袱去做你創意的東西。 

 

BITE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王意婷 

台灣擁有很好的技術,能夠加入產品設計這樣的人才,在傳產裡面,我覺得其實會做很好的發酵,(需要)多一點人願意投入琺瑯這個領域。 

 

標五:化危機為轉機 商機裡頭找創意 

OS 

工藝需要被傳承,同樣的,技藝也需要被延續,透過開設工藝課程以及創立協會推廣琺瑯,一方面灌育自己對琺瑯的熱愛,但其實都是在為了琺瑯產業的未來寫下新篇章。 

 

BITE 

金工藝術家呂燕華 

剛開始創立工作室的時候,就會思考如何,維持這個工作室的營運,那個時候就想說開課程。你如果把這個(技藝)交給別人,愈來愈多人了解,那也是可以增進你的,譬如說你的東西被收藏、被了解。 

 

中華琺瑯藝術協會理事楊炘彪 

中華琺瑯協會我們差不多是五年前創立的,而我也是裡面的理事,那我們創立的時候就舉辦很多比賽跟展覽,主要是推廣琺瑯藝術這一方面。那因為推廣了更多人知道這塊,大家就會去接受它。藝術創作這一方面,琺瑯的材質在台灣比較少人在做,因為以前也沒有人特別在推廣琺瑯,那如果說你現在投入琺瑯這個產業,相對的跟你競爭的對手是比較少的,因為本來就比較少人去做。你的作品老實講,可以在台灣做出自己的特色,甚至可以到國際上去比賽,跟其他國際知名藝術家平起平坐。所以我非常推薦大家,可以去深深投入琺瑯這樣的行業。 

 

OS 

是藝術品也是創作材料,琺瑯的運用面向廣闊,繽紛色彩的背後,是一群藝術家致力推廣的夢想藍圖。 

 

記者劉映彣 王亭雅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333則報導
2,985則影音
57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58

力抗罕見白血病 用「美人腿」走出奇蹟

2024-06-05
瀏覽:
3,338
推:
1
回應:
0
5:52

海廢處理妙方 廢漁網滑麗變身

2024-06-02
瀏覽:
3,190
推:
0
回應:
0
3:06

百年工藝迎新生 漆藝走入你我生活

2024-06-02
瀏覽:
3,289
推:
0
回應:
0
1:40

鎔金薪傳 溫清隆金工之路

2024-06-02
瀏覽:
2,592
推:
0
回應:
0
5:20

化災為福 以原生種重新站起

2024-06-02
瀏覽:
4,697
推:
2
回應:
0
1:40

泥作工藝—傳統技藝的亙古之美

2024-06-02
瀏覽:
3,353
推:
0
回應:
0
1:37

越式洗髮盛行 一條龍服務超吸客

2024-06-02
瀏覽:
2,232
推:
1
回應:
0
1:39

精雕細「啄」排灣族圖騰 塗南峰藉木雕重獲新生

2024-06-02
瀏覽:
5,256
推:
0
回應:
0
1:34

高齡劇團偕青年 懸絲技藝盼流傳

2024-06-02
瀏覽:
2,182
推:
0
回應:
0

與火共舞 琺瑯之美顛覆傳統框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07篇報導,共12,8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07篇報導

12,8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