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發霉吐司,看見視障者的孤單日常
【從一片發霉吐司,看見視障者的孤單日常】
喜樂恩協會受到「社團法人屏東縣盲人福利協進會」的轉介,前往林邊關懷一位黃先生,他因為多年前先後動了左眼和右眼的白內障手術,但手術效果不如預期,視力未見明顯改善,近期更有持續惡化的傾向,使得他日常生活愈加困難。基於上述狀況,亟需社會福利與專業社工介入,協助他逐步建立自立生活能力,並學習適應視功能退化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一開始去到黃先生家中的時候,就發現光線非常昏暗,原以為是因為視力退化的關係,對光線比較不敏感,因此未特別改善燈光設備。進一步了解後才知道,黃先生獨居,沒有親人在旁協助,再加上年歲漸長、身體狀況不佳,已無法自行更換燈管,才導致屋內燈光長期不足。事實上,對白內障或其他視障患者而言,良好的照明環境非常重要,足夠且均勻的燈光不僅能提昇視覺清晰度,還可減少眼部疲勞,避免光線落差引發的跌倒風險。
在黃先生的門口有一個用紙箱改造而成的簡易信箱,信箱中有一份厚片吐司。這應該是鄰里間送的愛心早餐,但黃先生卻不知道有這份早餐的存在!幫他拿進來的時候,才看見上面都已經佈滿黴菌,至少存放了兩三天以上的時間。這不僅反映了黃先生鮮少外出,更沒有經常關懷探視的親友,或固定提供餐食的單位。在缺乏社交和物資的情況下,也不利於黃先生的病情,更遑論要學習自立了。
黃先生也聊到自己牙口不好,所以只能尋找比較軟的食物,平常自己煮白粥,配上一點罐頭就對付一餐,雖然他說話語氣平淡,但仍能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無奈,以及對飲食營養的妥協。近期,喜樂恩協會獲得善心人士捐贈的白米,趁訪視的機會帶給黃先生,希望可以幫助他補充該有的熱量和體力。
視障者由於空間感與方向辨識力降低,日常生活中發生碰撞或跌倒的風險本來就比較高。若體力不足或過於瘦弱,更容易在碰撞中受傷,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維持適當的營養攝取與良好體能,是視障者支持服務中的一項關鍵指標。黃先生目前的飲食以白粥、罐頭為主,顯然難以獲得均衡營養,他需要的是持續且多元的餐食資源。
透過這次訪視,我們更深刻理解到視障者生活的複雜性與脆弱之處。喜樂恩協會誠摯呼籲社會大眾,能一同響應「家有一老 如有一飽」公益待用餐活動,無論是定期捐助、認養餐費,或報名成為送餐志工,皆能成為支持個案穩定生活的重要力量。讓我們一起透過公益餐食,帶來一份溫暖與希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