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取締非法改裝惹爭議 改裝玩家爭取合法權利

2017/06/07 19:16
3,83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取締非法改裝惹爭議  改裝玩家爭取合法權利

  近日來,機車改裝議題受到大量討論,事件始末起緣於政府想取締噪音車,改善環境品質,而後卻以此因逕行開罰改裝車,衍生的問題不僅只有取締噪音及改裝,也在法律制度以及在買賣自由的市場之間,產生許多令人民不解的問題,騎士們甚至發起活動「抵制無理取締,還我個性改裝權利。」藝人陳為民、議員李婉鈺更是大力支持。

  新北市於105年年底宣布,將在106年5月起開始嚴格取締違法改裝車,意在強調於「夜間」(晚間十點至早上六點)時取締噪音車,給予人民一個更良好的居住環境,除了新北市外,台北市、基隆市、台中市、嘉義市等,也公告會以開罰方式進行管制車輛。

合法改裝?非法改裝?民眾半知半解!

  依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23條之一、附件15條文表示,在我國進行車輛改裝是合法的,機器腳踏車設備變更若有以下條例得不經公路監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但變更(或改裝、加裝)後應符合下列規定,並列為檢驗項目。

照片
照片

(上圖為機器腳踏車設備之變更規定/照片取自交通部網站附件)

  改裝車行Mike’s garage老闆陳聖文表示:「自身車行就有販售改裝零件,甚至是一些進口的輪框,販售的東西實屬合法,現場客人購買後替他們進行改裝的服務,但出了車行,卻變非法,認為這樣的規範相當不合理,應該要正視改裝市場,發展更完備的配套措施。」

照片

(上圖為Mike’s garage車行老闆正在進行改裝工作)/記者吳孟珊攝

還我合理改裝 抵制無理取締

  大多數警察並沒有對「改裝車」此領域擁有專業知識,甚至我國法律並沒有專業器材檢測,以及沒有明訂已改裝之零件貼有使用合法認證之標誌,也因車輛種類過多導致無法直接判定外觀、零件是否為改裝,排氣管亦是,使得警方在辦理取締改裝案件更家困難。對於取締噪音車,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檢查排氣管,也因國家並沒有規範一套標準檢測超過多少分貝算超標,警方只能靠「感覺」開罰民眾擅自改裝,失去公平性的界定讓兩者時常會有紛爭。

合法改裝車輛同樣安全

  在合法改裝的限度內,和無改裝車輛一樣,並不會影響道路交通安全,一名大同大學學生王浚宇表示:「希望台灣儘早有一套完整的法規標準,自己同樣也是愛好玩車,認為大家玩車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車子的性能可以變得更好,能夠可以有自己的特色。身邊許多車友也非常討厭把排氣管改裝得很大聲的人,那種高頻的噪音的確非常擾民,還有許多人會將頭燈改得很刺眼,與他們會車的時候視線會看不清楚前方路況,這點覺得是比較危險的。」

政府單位標準不一 民眾極力反彈

  接續上述所提,以現行法規規定,警察法沒有工具判斷汽機車的噪音是否超標,只能會同環保局的人在路邊攔查,可是這樣又延伸出另一個問題,也就是監理所、環保署、警察的噪音防治法沒有定取締標準,以及對照不同排氣量,應要有不同的噪音分貝限制。在法源不足和沒有合格的稽查人員下,環保局(各市政府)就逕行取締的情況下就於法無據。

  開罰的依據若只以「覺得吵」而取締,則換來人民納悶,何等限度下稱之為吵?近兩個月嚴格取締,警察因開罰次數暴增,且與稽查人員自有一套共識。若無法判定是改裝管還是原廠管,就是開一張噪音罰單,警察再開一張改裝罰單或是驗車單。無環保局稽查人員也照常開罰,因多數稽查人員一不專業,二沒有檢測機器,三沒有國家法規取締準則,只有警察也能完成取締程序,就當改裝管直接開單,這就是為何本來是取締噪音,卻間接變成取締改裝。

  輔仁大學法文系學生李永業表示:「台灣在合法改裝的限度對於其他國家相較不友善,很多酸民會說,如果國外法規較完善,那就去國外啊,台灣是台灣,當然不可以適用同樣條例。即便如此,台灣還是能夠認真的參考國外法條,會跟著時代改變而修改較不與時俱進的規範,才是代表此國家正在進步。」

照片

(左圖為李永業同學展現自身改裝車/記者吳孟珊攝)

  一名瀛海中學教師張書銘,熱愛改裝車、擁有輕型檔車及重機,他表示:「台灣法規在改裝車市場稟持著可以販賣、卻不能裝上車輛的規定,使得部分製造改裝零件商如Acewell,轉向出口國外,只因製造商深怕顧客購買後被取締,選擇退貨的方式,於是想購買的民眾只能選擇從國外再進口。」

照片

(上圖為教師張書銘自身之改裝車,儀表板即是文中提到之Acewell廠牌/ 圖片出處:張書銘提供)

  法律條文的模糊地帶,也可能誤導社會大眾之觀念,民眾應盡量保持開放的態度探討此議題,政府不但要教育民眾正確的用車觀念,也得強力執行對於「非法」改裝之民眾,還給人民一個安全、品質佳的環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