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與瓦礫之間──花蓮光復堰塞湖潰堤救災的體驗與感悟
這次花蓮光復鄉堰塞湖因暴雨潰堤,造成下游地區嚴重淹水與災害,消息一出,我便安排前往災區,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為受災的居民提供協助,抵達現場的那一刻,映入眼簾的是已被翻滾洪水無情摧殘的畫面,以及緊急撤離的居民,自然的力量讓人敬畏,也讓我深切感受到災害面前人類的脆弱與無助。
在救災的過程中,我參與了淤泥清除及防颱沙包的裝填等支援工作,每當看到居民焦慮而無助的眼神,我便提醒自己,這份工作不僅是物理上的搬運與協助,更是心理與情感上的陪伴,特別是孩子與老人,他們的恐懼與無助,讓我更加理解,災害管理與心理支持同等重要。
這次救災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無論是地方政府人員、志工、居民,還是我這個外地前來的個人,我們在洪水之中互相協助,分工合作,共同守護生命,每一個微小的行動,都可能在關鍵時刻,成為保護生命的重要力量。
在災後,我也反思到,教育不只是課堂上的學習,更應該包括面對自然、面對挑戰的能力,身為教育工作者或公共服務人員,我們能夠親身參與救災,不只是幫助別人,更是一種示範,在困境面前,勇氣與行動比任何言語都更有力量。
回到平日生活後,我仍常想起光復鄉那片被洪水洗禮的土地與人們堅韌的身影,這次救災雖辛苦,但它提醒我:生命的價值,在於行動中被守護;教育的意義,在於用實際行動去傳遞希望,未來若有需要,我願意再次站在第一線,與大家一起守護生命與家園。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