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世界展望會攜手商業周刊 讓善意成為國家競爭力

2025/10/16 16:52
1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為聚焦全球ESG(環境、社會、治理)趨勢與企業永續實務挑戰,台灣世界展望會與《商業周刊》共同舉辦「ESG轉型新賽局──決勝韌性.價值共創」論壇,集結政府、產業及永續顧問等跨界代表,共同探討如何讓ESG從倡議走入國家政策與企業營運核心。與會者一致認為,企業應超越「合規思維」,將永續視為長期承諾與社會共學過程,透過政府、企業與NGO協作,凝聚台灣的永續影響力。

照片

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代表總統賴清德致詞指出,ESG不只是企業責任,更是對下一代與世界的承諾,是一種善意循環。他強調,在地緣衝突與AI浪潮下,唯有善良與永續價值能孕育更好的未來,並呼籲公私部門攜手推動永續行動,將台灣人的善意化為實際力量。世界展望會國際總裁Andrew Morley透過影片致詞指出,世界展望會在全球近百個國家推動服務,與脆弱社區並肩同行。每一項企業的減碳行動、潔淨能源創新,都與NGO守護的生命緊密相連,展現企業改變世界的力量。

台灣世界展望會董事長丁廣欽以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後救援為例,說明展望會第一時間成立兒童關懷中心,協助孩子走出創傷,體現社區韌性。他指出,展望會以「賦權」為核心,透過「籃海計畫」與原鄉蔬菜箱方案促進社區自立,也在非洲以智慧農業與再生能源應對氣候風險,攜手企業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永續未來。

《商業周刊》ESG總編輯管婺媛指出,AI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重塑全球經濟,企業須將ESG納入CEO責任與關鍵績效指標(KPI),整合地緣政治、供應鏈及人才策略。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副總經理蔡佳芸補充,企業永續已從「合規」轉向「責任」,但社會影響力的衡量仍是挑戰。她以台灣世界展望會「國內兒童資助計畫」為例指出,每投入1元可創造13.4倍社會效益,顯示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是永續治理的重要工具。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提到,展望會75年來陪伴超過230萬名兒童成長,每年在台服務4.4萬名脆弱兒少。她強調,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與生存挑戰,展望會以兒童為中心推動氣候行動,從糧食安全到潔淨能源建設,協助社區建立韌性。她呼籲企業與NGO從「捐助關係」轉向「共創夥伴」,攜手推動社會改變。

論壇中,南投信義鄉國中生司安亞分享參與SDGs計畫的經驗,指出部落已明顯感受氣候變遷影響,他與同學從節電、減塑等行動出發,讓永續成為生活習慣,也體會到「永續不是環境課題,而是人與人之間支持的力量」。

在企業實務分享中,錩新科技董事長丁廣欽提到,中小企業推動ESG應量力而為、穩健前行。他分享公司在桃園推動青少年培力、於雲林支持新二代教育,並與展望會長期合作於越南設立教育機構,強調與專業NGO合作能讓企業公益與核心理念相互呼應。

富邦金控副總經理林茂生指出,富邦透過五大基金會回應多元社會需求,推動「Run For Green™」跑步植樹計畫與「有志一同™」公益平台,鼓勵員工投身志工服務,並長期與展望會合作於國內外救援及國際發展專案,展現企業長期永續影響力。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副總經理蔡佳芸建議,企業尋找永續夥伴時應明確自身價值與目標,並運用數據與SROI等工具持續追蹤成果。李紹齡最後呼籲,企業若要實踐ESG,應結合核心業務與NGO專業,建立透明衡量系統。她指出,NGO的現場經驗是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力量,唯有在宗旨一致、治理透明的基礎上,企業的善意才能化為真正具影響力的永續力量。

亞太關懷台灣希望暨兩岸影像榮譽理事長宋楚瓊秉持「以愛為根、以行為證」的信念,長期投入弱勢扶助與公益影像推廣,期盼透過影像與行動喚醒社會善意,讓愛在世代之間持續流動。

網路公益城市長張成先表示,將運用公益社群的力量,協助將此新聞推播至二十萬粉絲臉書平台,並持續以網路公益人氣,將這些優質永續行動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讓善的能量不斷延伸。

❤️最美的人心,從關懷開始,Summer 訪談錄,帶你觀賞美麗心世界,每一篇公益文章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請大家讀完分享,一起把愛傳出去❤️

延伸閱讀:

蕭敬騰挺公益無私獻聲 關懷遲緩兒與花蓮災區以愛同行

https://www.peopo.org/news/822989

林志玲現身香港 以愛行善為癌友送暖 呼籲關注婦女健康

https://www.peopo.org/news/822987

陳謙文、方馨攜手開唱 愛心獻聲助花蓮災民重建希望

https://www.peopo.org/news/822986

張淑芬以行動詮釋愛 打造台積電公益平台

https://www.peopo.org/news/822985

于美人帶領做好事小組邁入17年 愛心餅乾溫暖上市

https://www.peopo.org/news/82298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