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心鄉公所與梧鳳社區攜手循環共創,張佩瑩鄉長為無臭堆肥箱做見證!
【記者周厚賢/彰化埔心報導】
彰化縣埔心鄉公所與梧鳳社區合作推動的「循環共創行動」成果發表會今日正式登場,現場以「無臭堆肥箱」作為象徵,展現地方推動永續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也與各界分享實際成效。鄉長張佩瑩表示,近年來埔心鄉生廚餘產量持續增加,造成清潔隊收運壓力倍增。為解決問題,鄉公所決定與社區攜手推動「無縫循環社區共創行動」,並以無臭棧板堆肥箱作為核心示範機制,讓廚餘轉化為堆肥,再製成再生土,用於社區綠化,打造完整的永續循環模式,未來也將推廣至全鄉各地。
照片

▲「無臭堆肥箱」箱內以木屑混合生廚餘經放置數天發酵後,就能轉變成液肥集再生培養土。(圖/記者周厚賢攝)
「我們這套無臭堆肥技術的做法,是利用枯木產生的木屑置於棧板堆肥箱中,再投入日常生廚餘,經過時間發酵後即可生成有再生培養土與液態養分」張佩瑩鄉長說,再生培養土用於蔬果栽培,實驗證明效果顯著。她更以親身見證分享,自己家中已設置此設備,「每天只要將菜葉、果皮與木屑混合,經過發酵就能成為新的養分,而且完全沒有臭味,非常適合推廣至家庭、社區乃至校園。」
照片

▲埔心鄉長張佩瑩與梧鳳村村長黃旭四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政松,共同見證「無臭堆肥箱」的成效。(圖/記者周厚賢攝)
本次成果發表會吸引眾多社區民眾及學校師生參與。多位師長表示,將把這套技術帶回校園推廣,不僅能減少垃圾量,還能提供校園綠化所需的再生培養土,落實環境教育。鄉公所強調,這項簡易且實用的循環作法,既能減輕清潔隊的收運負擔,又能推動資源再利用,期望透過跨單位合作,逐步建立埔心鄉的環境永續典範。
照片

▲從生廚餘變成種出疏果的培養土,埔心鄉公所致力「循環共創行動」得到實用的成效。(圖/記者周厚賢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