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在地實踐---融合環保永續、青年創生與藝術創作
雲林古坑,每年超過11.5萬立方公尺的廢棄物,不是被焚燒就是被丟棄,造成環境的沈重負擔。
在環境部支持下,古坑 relive 循環經濟創生計畫
集結視覺藝術家、環教師、織品設計師、廚師、靜心教練與策展人等友善環境的實作者,研發結合藝術創作、資源循環與五感體驗的創意商品,深入挖掘回收物再生的可能性,讓廢棄物轉為實用的生活單品。
聯合國於2015年公佈「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 SDGs」,涵蓋經濟成長、社會進步及環境保護三大面向。
Relive 計畫正是回應這些目標的在地實踐,透過創意與教育,推動永續生活方式。
Relive 團隊除了以匠師規格培訓在地青年設計師,同時研發、推廣教育課程,帶領民眾進行視、聽、嗅、味、觸覺的五感體驗,感知身體與環境的連結,再動手改造回收物件。
運用建築剩下的竹廢料,經切割、打磨、塑形等工藝,學員親手製作一個具設計感與實用美的蚊香或線香落灰架。
在體驗手作的樂趣中,將永續理念融入日常器物,為生活空間添上一份質樸與禪意。
透過藝術家及團隊的豐富想像力與創造力,回收物不再只是廢棄品,而是充滿無限可能的素材。
玻璃瓶變身有螺紋的夜燈,美感十足;塑膠桶透過巧思設計與手作,加入背帶、扣件與裝飾元素,轉身成為獨具匠心的實用背桶。
學員依自己手機大小、個人喜好,選材、裁切、打磨、組裝,將廢棄竹管打造成手機擴音器。
適當比例的音腔結構設計,使手機音效更飽滿響亮。
外型宛如四隻腳動物,具功能性,也展現自然樸實的美感。
學員驚訝於廢棄物的巧妙轉身。
Relive 團隊致力於將技術與美學兼具的在地傳承,轉化為青年創生利器。以永續環保為核心,推動社會與環境共好,並創造實質經濟效益,打造永續創生模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