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114年傳統戲曲下鄉巡演找回舞台,陳麗香歌仔戲團古劇新演、風華不減!
【記者周厚賢/彰化埔心報導】
為推動傳統戲曲向下紮根、走入民間,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於114年持續推動「傳統戲曲下鄉巡演計畫」,邀請在地知名「陳麗香歌仔戲團」在關聖帝君壽誕之際,於彰化縣埔心明聖宮盛大演出吸引在地鄉親熱情參與,共度一場融合信仰、文化與歡笑的美好夜晚。此次演出特別以現代語彙巧妙融入傳統文本,讓《楊金魁掛帥》的劇情以詼諧的情節及現代口語對白的幽默,呈現出整齣戲的趣味。

▲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推動「傳統戲曲下鄉巡演計畫」,讓甚多劇團有了舞台演出的機會。(圖/記者周厚賢攝)
「傳統劇團其實很難敵的過3C商品的現代生活」陳麗香歌仔戲團成員歐慧君表示,自己從小就愛歌仔戲,記憶中小時候只要廟會、過年,就一定有戲班演出,「那時候看歌仔戲比看電影還稀罕」。然而自從九二一大地震後,許多廟宇毀損而導致經費有限,邀請戲班演出的次數大減,「那段時間戲班常常空等電話,真的很失落。」她感慨道:「能今能再一次站在這樣熱鬧的廟埕舞台,雖然台下觀眾寥寥無幾,但團員們深信戲是演給神明看的,只要神明歡欣,演員們賣力的演出一切都有價值。」同時她也慶幸有著彰化縣文化局的邀約,讓劇團得能在有廟會演出的機會,給了團員莫大的鼓勵與動力。

▲儘管台下觀眾寥寥無幾,但台上的戲伶依然賣力演出一如以往近半世紀的歲月。(圖/記者周厚賢攝)
推動「傳統戲曲下鄉巡演計畫」的彰化縣文化局表示,「此次活動特別規劃配合各地信仰節慶進行廟口演出,正是希望透過在地信仰與傳統戲曲的結合,不僅延續民間文化記憶,也讓新生代的孩子有機會親身體驗傳統戲劇的魅力,理解其中所傳遞的忠孝節義、正邪分明等核心價值。更重要的是,透過邀約傳統戲班演出是期待在演出的過程程中帶給大小觀眾感受歌仔戲不只是戲,更是人情與文化的累積。」在一位現場五年級生邱老師就表示,這種廟前看戲的感覺,是我們這一代最深刻的回憶,現在觀眾裡有媽媽抱著小朋友也在看,真的很感動。

▲從古老的雜物箱,感受到劇團走過歲月在每一場廟埕演出所留有的痕跡。(圖/記者周厚賢攝)
陳麗香歌仔戲團團長施純權表示,隨著傳統戲劇在傳統野台戲的式微,劇團也因應時代變遷有了新的發展,其中就是以新的編劇配合現代劇團的合作,將歌仔戲帶入劇場展現出新的演出模式,或是配合教育政策帶著戲班走路校園進行傳統戲劇向下扎根,這些劇團積極努力的作為其目的就是希望藉此能夠活化並賦予傳統戲劇的新發展。基於此念,領陳麗香歌仔戲團更願意伴隨新生代觀眾走路生生不息的表演藝術。讓「戲棚下,無冷場」的精神,在從廟埕到各縣市表演中心都能詮釋戲劇文化所賦予的新視角。

▲每一齣戲都是演員們把自己視為當家台柱的體認,從化妝間的慎重感受到這般堅持。(圖/記者周厚賢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