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窟(光明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棵茂盛的荔枝樹正結滿果實累累,據說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了,它守護著石碇的光明里 。
爐主陳錦衫說:我們雖然光明里是偏鄉中的偏鄉,又是石碇裡面人口最少的地方,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位置已經變成那個翡翠水庫,的流域那邊都是禁止開發的地方,它整個石碇區也都是禁止開發的地方,所以保留著很好的生態,我們現在這個位置,我們今天到四分尾山,我們看到的那個位置,在那個位置,我們這裡剛好是兩條基隆河跟淡水河支系的分水嶺,在北邊跟東北邊,河流就是往平溪跟北邊流過去,有到基隆在折外,那是基隆河,然後在新北市這邊,我們這裡是淡水河最北邊的支流叫永定溪,所以我們這邊都是永定溪的支流 ,在我們習慣上活動區應該會在行政區,有的活動我們會去石碇那邊老街那邊活動,可是很特別的,光明里在鹿窟跟松柏崎的時候的那個階段,我們這邊的祖先是這邊走路去汐止迎媽組,所以可以想像那時候的生活區域是在這裡種的茶葉,稻米、玉米、蕃薯,還是大菁等等各類的農作物,都是三更半夜,爸爸媽媽那個年代,扛著走到汐止老街去販賣,所以就跟汐止媽那邊有這樣的結緣的關係,那個2024年的4月27號我們就把汐止媽用走路背上來到這裡,然後今年是第二年,鹿窟事件之前,這裡叫鹿窟村,因為鹿窟事件在民國41年之後就改成光明村,外流人口移掉了蠻多的,可是還好那時候剛好是在煤礦發達的時候,像在這裡,連我爸爸都是做煤礦的。
爐主陳錦衫說:他以前說鹿窟就是梅花鹿嘛,在上面,他就是有鹿在那邊,集中在喝水,可是現在的地方找不到的,而且鹿也已經不見了。
現任黃寶緻里長,推行了多項活動,不僅聯繫里民間情感,也在創造更有價值的未來。
里長特助陳榮豐說:農地啊,還是那個梯田啊,種的,現在我們少數的農民在種,大部分都是,不是用有機的,都是有灑農藥的,有噴農藥,但是我們跟大家討論的就是從零開始,這個土地大概有四十年五十年都沒有開墾過,那我們要做的就是,就是完全素質,完全是有機的,啊這個是要有機認證,所以跟中興大學,他們一些教授在討論的話,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啊這個環境很好,那我太太她是第一次當這個里長,你看到的這個之前,像那個除草,志工,這個都是我們這一任才開始,包括這個圖騰都是一樣的,那我們這個鑼鼓隊也是一樣,已經荒廢了差不多二十年左右,那我們開始又把它找回來,這邊都有相片,都有相片,那我們去年跟今年,也都有那個汐止媽,來這邊繞境,然後今年有上千人,然後大家一起來背著媽祖,來繞境,坦白講,要做一個活動,不是那麼容易,但是現在有很多的家庭都是往山上去走,往這個比較有教育的概念,然後往山上來走,那我們會慢慢的,往這個方向去做一個思考,做一個改變,那以後可能我們的食農教育,可能也是一樣,讓一兩坪,還是四五坪,還是多大的,讓小朋友來種菜,來學習種菜,來教育,來施肥,那以後自己種的菜,可能就是很安心,這個是我們要努力的一個方向,我們一個月做志工,就是四五十個人出來,那有的老人家,最大的年紀是八十六歲,來做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大家來做,那做一做的話,我們除草的回來,大家在那邊吃飯,聊天開講,那我們這個月七月十九號,就是要做一個更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我們要把光明里之前,鹿窟事件的兩棵,那個台灣杉,台灣杉,那兩棵都很大棵,那兩棵裡都有很多槍子,國民政府來的時候,都在打練習打靶,那我們就是要把那個地方做一個,做一個小公園,就是很自然的一種公園,那也是我們的里民大家一起來做。
光明里融合自然美景,歷史記憶,與宗教信仰,加上未來的食農教育,又是更值得一遊的地方。
公民記者 清美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