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屏東大學見證族語學習典範 康源晉與施亦鴻的族語情緣

2025/07/16 14:31
18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國立屏東大學屏師校區見證族語學習典範——康源晉與施亦鴻老師的族語情緣

【屏東訊】 在國立屏東大學屏師校區,流傳著一段關於族語學習的佳話,主角是致力於族語推廣的康源晉老師,以及被他譽為「我的族語老師是白浪」的施亦鴻老師。這不僅是一個關於語言學習的故事,更是一段跨越族群、充滿熱情與謙卑的動人歷程。

        康源晉老師回憶起與施亦鴻老師相識的七年前。當時,康老師已在學校負責族語課程工作一年多,而施老師則剛好是學校的碩士一年級生。施亦鴻老師踏入族語課堂的初衷,竟是為了追求一位心儀的族人對象。然而,命運卻為他設下了另一個更深刻的「陷阱」——他不僅沒能成功追求到心上人,反而意外地與族語墜入了愛河,甚至可以說是「入贅」給了族語。這段緣分之奇妙,讓康源晉老師不禁感嘆,實屬「百年難得一見」。

        施亦鴻老師的學習力更是令人驚嘆。康老師描述,他在課堂上總是奮筆疾書,課外則緊密地跟隨族語老師學習,甚至融入了老師的家庭,被老師的vuvu(祖母)取名為「Kuljelje」。康源晉老師觀察到,施老師從一開始的「走火入魔」狀態,最終修煉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其努力程度可見一斑。

        憑藉著這股驚人的毅力,施亦鴻老師在學習族語兩年後考取了中高級認證,三年後更是一舉考取了高級認證。對於任何有過族語學習經驗的人來說,這項成就的難度與所付出的心血是顯而易見的。康源晉老師曾好奇地詢問施老師的學習秘訣,施老師卻謙遜地表示自己並不厲害,也沒有族語環境。他分享的訣竅,僅僅是將族語12階教材、生活會話篇、閱讀書寫篇、文化篇等艱深文本反覆閱讀,達到幾乎可以背誦的程度。對於不理解或不熟悉的地方,他不僅仔細做筆記,更積極向老師提問,尋求解答。聽聞此言,康源晉老師除了讚嘆之外,也對身為族人卻未曾有過如此積極態度的自己感到慚愧,並深覺應該自我檢討。

        目前,施亦鴻老師已從事族語教學工作超過兩年,足跡遍及高雄、屏東與原鄉部落,奔波辛勞。他坦言自己身為「白浪」(非原住民)的身份,沒有族語環境更需要加倍努力學習。然而,他的非族人身份並未讓孩子們感到意外,反倒是孩子們的家長和學校老師們對他充滿好奇與敬佩,讚賞他的努力與能力。儘管如此,施老師從未滿足於自己的現有能力。在課餘與假日,他仍積極參與各種教學研習、部落青年會活動以及部落大學課程,展現出除了族語之外,對原住民族文化的高度學習意願與實踐力。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甚至為了進一步深造,又唸了第二間研究所,其對學習的熱情可謂永無止盡。

        康源晉老師表示,人總有惰性與逃避的傾向,他自己也不例外。但與施亦鴻老師的對談中,他總能感受到對方滿滿的熱忱,並且施老師從不羞於分享自己的不足之處。康老師強調,或許施亦鴻老師自己並未察覺,但他絕對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榜樣。

        康源晉老師最後以一句深刻的話語總結了施亦鴻老師的精神:「真正厲害的人不是什麼都會,而是發現自己的不足之後並想辦法補足。」這句話不僅是對施亦鴻老師學習精神的最佳註解,也為所有在學習路上遇到瓶頸的人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施亦鴻老師的故事,無疑為國立屏東大學屏師校區,乃至整個台灣的族語推廣與傳承工作,樹立了一個閃耀的典範。圖/截自康源晉老師臉書.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