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臺南張老師】遇見他,卻失去自己?心理界線,是每段關係的底線

2025/07/04 13:55
3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隨著暑假到來,許多民眾紛紛規劃出遊、參加活動,也積極透過交友軟體結識新朋友。然而,近期屢見不鮮的社會新聞報導,透過網路認識陌生人後,遭遇偷拍、跟拍、跟蹤等侵犯隱私與人身自由的事件,不僅造成當事人心理創傷受創,更在社會間引發焦慮與不安。

  「在虛擬世界中建立關係時,我們的心理界線也需要被看見與保護。」很多人基於信任與期待與網友見面,卻在互動中逐漸被侵犯,不僅身體界線遭逾越,也可能產生恐懼、羞愧、懊悔、自責等心理創傷,進一步影響到日常生活,導致出現焦慮、失眠、自我懷疑等心理反應,甚至影響日後的人際互動與生活信任感。

  臺南「張老師」呼籲:交友可以真誠,安全必須設限。在網路交友時,務必保持警覺、保護隱私、尊重自我,並警覺他人行為是否逾越界線。一旦發現自己感到不舒服、不自在,這些情緒就是重要的心理警訊。以下提供三大心理健康守則:

一、真誠交友,設好界線:認識網友時請提高警覺,避免過早分享私密資訊與個人行程。

二、重視情緒警訊,信任直覺:感覺不對勁就是不對勁,不需為了禮貌壓抑內在的不安。

三、遇事不忍耐,及時尋求協助:若有被偷拍、跟拍、威脅的情形,請盡快報警並尋求心理支持。

  「心理創傷看不見,卻真實存在。」交朋友的同時,也要記得與自己站在一起,愛自己、護心理,平安自在過暑假。臺南「張老師」免費輔導專線1980(依舊幫您)分機42,歡迎您打來談心紓壓、分享您的問題,我們將有專業的輔導人員協助,陪您一起面對、與您同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