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環境部、法務部宣誓打擊非法棄置 劉世芳:源頭管理科技追蹤,跨部會合作守護國土永續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內政部、環境部及法務部昨(27)日攜手六都代表共同舉辦「杜絕非法傾倒營建產出物」記者會。內政部長劉世芳、環境部長彭啟明與法務部長鄭銘謙均親自出席,重申杜絕非法棄置行為,守護美麗臺灣。
劉世芳表示,為達成國土永續的目標,中央持續透過跨部會團隊合作及科技力量,共同打擊營建廢棄物棄置不法問題,並透過全流向管控、擴增土方最終去處、推動修訂廢棄物清理法提高刑責及科技執法與監管等多重措施,積極處理營建剩餘土石方及營建廢棄物非法棄置問題,落實環境正義。
劉世芳表示,為有效管理及追蹤營建剩餘土石方流向,中央已成立跨機關合作平台,未來從營建工地、土資場、以及最終去化地點,清運營建剩餘土石方的車輛皆須使用電子聯單及裝設GPS,實現流向透明與即時監控。此外,環境部將針對高風險路段與棄置熱點,規劃增設逾千處監控點,並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協助影像辨識、勾稽及通報工作。另法務部則將配合查緝行動,著力追討不法所得及溯源截斷金流,讓不肖業者無利可圖及避免其再次犯罪,維護國土安全。
劉世芳指出,隨著都市快速發展及建設工作持續進行,必須同步擴增營建剩餘土石方去化管道,目前「營建剩餘土石方最終去處規劃方案」已送請行政院審議,未來將從開發計畫審議階段即要求落實土方減量,以土方平衡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另針對大型開發工程收容餘土及填海造陸計畫,納入餘土作為填築材料等措施,並持續盤點千處潛在適合設置土資場的公有土地,以提供予地方政府評估推動設置土資場,讓剩餘土石方未來能有長期合法去處。
劉世芳最後表示,中央將從源頭控管到去化流向,全面強化管理,並持續擴大整合跨部會力量,形成聯防機制,徹底杜絕非法傾倒營建產出物的情形,為下一代守護美麗家園,落實國土資源與環境永續發展。
今日記者會出席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環境部長彭啟明、法務部長鄭銘謙、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臺中市政府秘書長黃崇典、新北市副秘書長柯慶忠、桃園市環保局長顏己喨、臺南市環保局長許仁澤、臺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朱益君等機關代表共同參與。
---
清訊新聞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hinxunnews/
按讚加分享,拉拉身邊你我他
-----
更多閱讀:
蘇煥智、鄭寶清、許忠信合體 組二次民主運動連線宣示「拒絕沉淪 再造台灣」 https://www.peopo.org/news/601424
為花東居民請命 親民黨籲台鐵政策應傾聽地方 https://www.peopo.org/news/657221
親民黨:為兩岸對話找出路,全面開放觀光交流 https://www.peopo.org/news/708058
重申光復節意義 親民黨:誠實面對歷史 期許未來更安定民主和諧https://www.peopo.org/news/707014
彰縣府擬漸取消強制兩段式左轉 機促會大讚:明智的決定 https://www.peopo.org/news/707254
兵役延長國防部推大學3+1 親民黨:配套要周延別害到學生 https://www.peopo.org/news/618296
公門好修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書發表下周登場 https://www.peopo.org/news/657203
增加國定假日修法吳思瑤酸民粹 時代力量譴責:慣老闆發言 https://www.peopo.org/news/702340
月開近400件違停遭調職 員警獲網友聲援 https://www.peopo.org/news/584708
流感疫情增 親民黨暖心籲民眾注意這些點 https://www.peopo.org/news/707014
爭交通解嚴 時力邱顯智擬號召民眾上街頭 https://www.peopo.org/news/587018
八卦山隧道重機通行遇瓶頸 民間團體提方案 https://www.peopo.org/news/569030
立院擬修眷改條例 國安6村自救會抗議:將剝奪權益 https://www.peopo.org/news/690256
立院周四審人工生殖法、代理孕母合法化 民團:將發起陳抗 https://www.peopo.org/news/707257
青年服勤同意書來回喊卡累基層 親民黨籲好好修改「這部分」 https://www.peopo.org/news/702313
北部增登革熱疫情 親民黨暖心籲民眾防疫注意事項 https://www.peopo.org/news/702310
漲電價旅宿業躲不開好慘 親民黨批政府:讓苦撐業者淪孤兒 https://www.peopo.org/news/590717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