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常見的提神醒腦物質:咖啡因、尼古丁、糖

2025/05/27 11:17
5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早上起床,你會喝一杯咖啡或是奶茶?有人習慣來一根紙菸靜靜思考? 又或者下午和同事一起訂手搖飲料? 這些行為看似毫不相關,但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背後都牽涉到一種讓你「感覺比較好」的成分:咖啡因、尼古丁,或糖。

這三種物質不只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是人類數千年來與大腦共存的興奮劑。問題是,我們對它們了解多少?它們真的如傳言那樣「上癮」、「有害」嗎?還是我們其實誤會它們太深了?

其實這些物質,我們用了幾千年:

  • 咖啡因來自茶葉、咖啡豆、可可,是人類歷史最悠久的天然提神劑之一。早在公元9世紀的中東,人們就開始用它來提神醒腦。現在,它存在於你我每天喝的咖啡、茶、能量飲甚至可樂中。
  • 尼古丁則是菸草中的天然成分。早在一萬多年前,美洲原住民就透過吸菸或嚼菸來使用它。直到近代,加熱菸等非燃燒式菸品出現,才讓尼古丁不再等於燃燒菸草的煙霧。
  • 可能是你最熟悉卻最被低估的「成癮物質」。不只是甜點,連果汁、可樂、早餐穀片、甚至鹹食中都可能添加大量糖。糖讓食物更好吃、也讓大腦更快樂,但代價呢?

它們為什麼讓人「上癮」?因為它們都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

這三種物質的共通點,就是能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讓人感覺愉悅、動力提升的神經傳導物質。當你喝下一杯咖啡、吃下一塊蛋糕,喝一口手搖茶,或抽一口紙菸時,那種「舒服」或「放鬆」的感覺,其實是大腦給你的獎勵。

但大腦也會「學會」這種快感來源,久而久之形成依賴,甚至需要越來越多才能達到一樣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耐受性與依賴性。

咖啡因:不只提神,還可能對健康有幫助

除了提神醒腦,咖啡因其實也在醫學研究中展現出不少潛在療效:

  • 帕金森氏症:研究發現,咖啡因攝取與帕金森風險降低有關,機制可能與其對腦部A2A受體的作用有關。
  • 阿茲海默症:動物研究顯示咖啡因可能減緩腦部β-類澱粉蛋白沉積,對認知退化有預防潛力。
  • ADHD與注意力:咖啡因能暫時提升專注力與反應速度,在部分輕度ADHD患者中也觀察到有幫助。
  • 氣喘:咖啡因具有支氣管擴張作用,能短時間改善肺功能。
  • 肝臟與代謝:有研究指出喝咖啡與脂肪肝、肝癌風險下降有關,也可能促進胰島素敏感性與抗發炎。

雖然這些效果多為初步研究發現,但也讓我們重新認識咖啡不只是「提神飲料」,而可能具有實質的生理影響。

尼古丁也有潛在療效

尼古丁雖然會讓人成癮,也經常被污名化,但研究顯示,它可能對某些疾病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帕金森氏症及發炎性疾病具潛在療效。雖然這些療效尚未被充分臨床應用,但在實驗與觀察性研究中已有初步正面結果。

更重要的是,與其他成癮物質相比,尼古丁通常不會造成明顯的社會功能障礙。它不像酒精會導致暴力或交通事故,也不像鴉片類藥物會造成急性中毒與過量致死。尼古丁的健康風險高度取決於攝取方式:燃燒紙菸的危害最大,而非燃燒式的菸品(如加熱菸)則大幅降低有害物質暴露。

照片

糖:被忽略的成癮物質

雖然我們常把目光放在尼古丁和咖啡因,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糖的「成癮潛力」可能更強。

  • 吃糖也會促進多巴胺釋放,讓你有「想再來一口」的慾望。
  • 大鼠實驗顯示,當斷食後給予糖,牠們會出現類似鴉片類藥物的渴求與戒斷行為。
  • 雖然糖不被列為毒品,但它具備成癮的幾大特徵:渴求、無法節制、戒斷不適、反覆失敗的戒斷。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一天不吃甜食會覺得煩躁,或為什麼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喝掉一整瓶含糖飲料。

那過量會怎樣?

就像水喝太多也可能造成水中毒、鹽吃太多會影響血壓。任何東西,一旦過量,都可能對健康造成負擔。

  • 咖啡因:成人一天攝取超過400毫克(約4杯咖啡)可能會出現失眠、心悸、焦慮。若一次攝取超過10克(如誤吞高濃度咖啡因粉)甚至可能致死。
  • 尼古丁:雖然紙菸中的尼古丁劑量不至於致命,但若誤食高濃度電子煙液或尼古丁濃縮液,特別是孩童,可能引發中毒、抽搐、甚至呼吸衰竭。
  • 糖:過量攝取雖不會馬上致命,但長期與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高度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糖攝取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理想為5%以下(約25克,也就是不到一罐含糖飲料的糖量)。

咖啡因、尼古丁與糖,其實都是人類文化與生活的一部分。它們不完美,但也不是魔鬼。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刀切的禁令,而是基於科學的理解與自主選擇的空間。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