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一種胺基酸,小鼠竟一週瘦掉三成體重
想像一下,如果只是不吃某種胺基酸,身體就會像「自燃」一樣開始大量燃燒脂肪,會發生什麼事?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日前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前所未見的「極速減重機制」:只要阻斷一種叫做「胱胺酸(cysteine)」的胺基酸,小鼠竟在短短七天內失去三成體重。

這項實驗中,研究團隊將小鼠基因改造,使其無法自行製造胱胺酸,再搭配胱胺酸全無的特殊飲食。結果顯示,小鼠為了彌補能量不足,開始瘋狂燃燒體內脂肪,最後快速瘦身。這種反應背後其實是一場細胞內代謝重組的驚人轉變。
關鍵角色:胱胺酸與「輔酶A」的神祕聯繫
胱胺酸平常是身體製造蛋白質的重要原料,但研究發現,它還間接參與另一個「能量大工程」:幫助細胞合成「輔酶A(Coenzyme A,簡稱CoA)」,這是一種細胞產能時不可或缺的分子。當胱胺酸不見了,輔酶A也跟著大減,細胞的「發電廠」變得失靈,食物中的糖與脂肪無法有效轉化成能量。身體只好拆解原有的脂肪庫存急救,但仍無法追上能量缺口。
超乎預期的連鎖效應:燃脂、厭食、脂肪合成停擺
除了快速燃燒脂肪,胱胺酸缺乏還同時引爆兩大壓力警報系統:1. 整合壓力反應(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細胞在壓力下會調整代謝、降低活動。2. 氧化壓力反應(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抗氧化劑(如穀胱甘肽)不足,引發自由基攻擊。這兩條路徑會促使身體分泌「GDF15」荷爾蒙,讓小鼠變得「討厭進食」,同時抑制合成脂肪所需的關鍵酵素。瘦得快又補不回來,形成惡性燃脂循環。
是否適用於人類?研究者:現階段還不能
雖然成果令人振奮,但科學家強調,目前這並不等於發現一種新減肥法。因為胱胺酸存在於幾乎所有食物中,要做到「完全斷胱胺酸」相當困難,而且可能對健康造成危險。不過,研究也帶出一個有趣觀察:植物性飲食如蔬果、豆類中胱胺酸含量偏低,而紅肉則含量高。過去已有研究指出「低硫胺基酸飲食」可能延長壽命,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效應很可能是來自於胱胺酸的限制。接下來,研究團隊將試圖在不完全剝奪胱胺酸的情況下,模擬這套「燃脂代謝程式」,期望有朝一日能應用於肥胖症或代謝疾病治療。這項研究再次證明,身體內的代謝網絡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更精細,一個小分子的缺席,就能改變整個能量世界的走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