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林弘毅追隨寫實主義 中正紀念堂展出古典藝術之美
(記者鄭松維∕台北報導)寫實主義亦稱作現實主義,是19世紀50代年前後在法國出現的藝術和文學運動,它源自於對浪漫、感傷主義的反應需要,其特徵是藝術家對待現實的態度,旨在盡可能忠實地表現現實,並選擇來自中產階級或工人階級的主題和人物;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之中的認知,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本土中堅輩油畫家林弘毅即是該運動的擁護者,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即以此推廣為職志,不亦樂乎。

寫實主義旨在盡可能忠實地表現現實。(圖片提供∕林弘毅)
從事物的本源,寫實主義是藝術上的無稽之談,因為每件作品都是一種表達,如同文學一樣,語言表達也是一種表達。法國理論家尚弗勒里表示,「人類對自然的再現永遠不會是複製或模仿,而恒久是一種詮釋」。寫實主義表現為試圖表達現實,無論是當代的還是歷史的,這與理想主義的作品相反,理想主義的作品描述生活應該是自由的、幸福的、公正的,寫實作品傾向於表現人數最多,創作者是最具典型性的群體。

寫實作品傾向於表現人數最多,創作者是最具典型性的群體。(圖片提供∕林弘毅)
寫實運動係以各種方式在所有作品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浸染了浪漫主義的殘餘,同時在印象派中找到了意想不到的延伸。在藝術發展的長河中,寫實主義開闢了審視過去藝術的新視角,徹底動搖了藝術流派的等級制度,將那些此前被視為次要的畫家或完全被遺忘的畫家推到了最前沿。最終,寫實主義在繪畫史上找到了先驅,甚至是保證者,而美術史則逐漸在這種新視角下被徹底改寫。
林弘毅的靜物畫從繪畫技巧的角度看,為盡可能忠實地反映外在世界的連貫和令人信服的景象,而實施的一套手段。其採納的古典精神是對完美的無私追求,是對清晰、理性和自控的熱愛,更重要的是,是對永恆和延續的熱愛。在藝術作品的要求,並非新穎或有效,而是精美且高尚,所追求的不僅僅是個性或情感的表達,而是嚴謹的思緒和規律的情愫,按序而雅致。

寫實主義所採納的古典精神是對完美的無私追求。(圖片提供∕林弘毅)
藝評家羅二松指出,林弘毅對自己的藝術理念堅信不移,從作品中可感受到是個理想主義者,如果想真實地抒發自然和風土的美好和豐富,寫實主義就是實事求是的表達方式,在傳統失落的當下,林弘毅從文藝復興時期古典藝術家的體現,發掘到了未來美術的希望,古典寫實是其藝術生命的源泉,藉畫筆、油彩闡述了人性的高貴,彰顯了藝術的神聖性。

寫實主義是實事求是的藝術表達方式。(圖片提供∕林弘毅)
羅二松說,藝術是一種超越文化界限的通用語言,可以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參與各種藝術表達不僅能加深同理心,也能拓寬一個人的國際觀,最終激發藝術家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林弘毅的作品參加台灣五月畫會於5月9日至6月2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舉辦的「台灣五月畫會69週年會員聯展」,歡迎愛好藝術的人士蒞臨觀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