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防滑地板保暖燈 八里保育場貼心照護老犬

2025/05/19 21:00
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張珈瑄、林蔚均/新北市八里區報導】在新北市八里保育場,一群步履蹣跚的老犬悠閒躺在低矮狗台上,享受陽光的溫暖。這裡的狗台高度特別降低,減少年長犬隻因關節退化帶來的不便。為了避免老犬受濕冷影響,保育場以室內空間為主,配有保暖燈與厚棉被。自2017年起台灣實施「零撲殺政策」,各地收容單位面臨超收與高齡犬照護壓力。醫療與照護資源不足,癱瘓犬易生褥瘡,傷口護理更不可忽視。八里保育場雖非公立收容所,同樣面臨困境,遂推動「老齡汪喵醫療」專案,修繕長照區、強化環境安全,並與合法獸醫院合作,提供更細緻的醫療照護。

↑ 保育場的狗狗每天都有放風時間,與管理員親密互動,畫面溫馨。攝影/張珈瑄

八里保育場在1988年二月由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創立,保育場主任盧宇婷大學主修應用日文,畢業後也從事與本科相關的工作。然而,因為對動物的熱愛,在多處私人狗園擔任志工長達六年,累積了豐富的動保經驗,最終選擇投入全職動保工作,2021年起在八里保育場任職至今,已經超過四年的時間。八里保育場目前收容約三百隻流浪犬,其中超過七成的狗已步入七歲以上的老年階段。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狗逐漸面臨各種健康問題,讓保育場必須思考更完善的照護對策。因此,他們設計了「老齡汪喵醫療」專案,透過打造適合老犬的長照環境、提升照護人員的專業能力,並與合法獸醫院合作,建立系統性的醫療照護機制。

↑ 老齡汪喵計畫特色圖。製圖/張珈瑄

打造老犬安養環境:八里保育場的長照與醫療體系

為了讓老齡犬能夠安享晚年,八里保育場特別規劃了專屬的長照區,並與年輕犬隻的活動空間區隔開來。盧宇婷表示,保育場內的一般犬區通常會架高狗台供狗狗休息,但在老齡犬區,狗台特意設計較低,讓年紀大的狗不會因為關節退化導致上下行走不安全。

此外,由於保育場位於新北市八里區,靠近山區的位置,整體環境較為潮濕,而年長犬隻對於居住環境的要求相較年輕犬隻更高,較怕濕冷環境,因此老齡犬區以室內空間為主,並提供保暖燈、厚棉被等設施。對於年紀特別大或健康狀況較差的狗,則會安排獨立籠舍,避免與其他犬隻共同生活時可能產生的壓力與風險。

八里保育場內設有醫護室,專門收容需要醫療照護的犬隻,讓管理員能夠更密切關注牠們的健康狀況。過去,醫護室的地板材質較為光滑,然而,醫護室的狗多半健康欠佳、行動不便,導致牠們容易打滑甚至無法站立。保育場注意到這個問題後,於2024年更換了防滑材質地板,以確保犬隻能夠安全行走。雖然入住醫護室,但這些狗仍可在室內自由活動,僅有特殊情況的犬隻才會被安置在獨立籠舍休息。

保育場曾收容一隻名為「小可愛」的二十歲老犬,因罹患老年失智症,經常無意識地繞圈行走。由於牠的腳底皮膚較薄,長時間行走導致滲血,最終管理員只能將牠安置在籠內,並安排固定時間讓牠出來活動。為確保醫護室內虛弱或需特別照護的犬隻能安全休養,保育場加強環境安全管理。

↑ 老齡犬的長照居所特別設置低狗台,並配備保暖燈與厚棉被。攝影/張珈瑄

不只是照顧,而是守護:保育場管理員的養成

八里保育場的管理員大多沒有動物照護的專業背景,都是因熱愛動物而投身這份工作,如醫療組長陳佩鈞就是其中一位。「過去曾在農場做過動物照顧工作的我發現了自己非常喜歡動物,也很想為牠們盡一份綿薄之力。」因緣際會下她得知了八里保育場有在招人並前來應徵,從零開始學習照護浪犬。進入保育場後,他們主要透過前輩傳授經驗來學習犬隻照護,隨著場內老齡犬數量增加,這種經驗傳承變得更加重要。在醫護室,管理員的工作內容更為細緻,交接時需特別留意個別犬隻的需求。例如,癱瘓犬需要定期翻身,以避免褥瘡;部分犬隻無法自行排尿,管理員必須學習擠尿技巧;傷口護理也是基本技能之一。這些醫療照護工作均由醫療組長負責指導,確保管理員能正確處理。

除了內部傳授,保育場也會邀請業界專業人士,如訓犬師與獸醫師,定期為管理員進行培訓。訓犬師教授如何透過肢體語言判斷犬隻情緒與行為狀況,而獸醫師則指導如何從外觀與行為變化判斷健康問題。透過這些課程,管理員不僅能提升照護技能,也能在第一時間察覺犬隻的健康異狀,提供更完善的照護。

人走了,狗還在 — 保育場如何化解困境

在台灣,許多動保機構需面臨現實的挑戰,其中「人手不足」是最常見、最難解的問題之一。八里保育場也面臨相同問題,雖為流浪狗提供庇護,但人力短缺使照護工作充滿挑戰。

盧宇婷直言:「最大的挑戰還是人力不足,這直接影響到狗狗的生活品質。」由於保育場屬於非政府組織(NGO),資金來源有限,開出的薪水相對較低,這讓許多有熱忱的年輕人在現實壓力下無法長期投入。人員來來去去,不僅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也導致狗狗照護產生盲點 ——當一位照護員必須負責更多狗隻,難免有所疏漏。長期下來,這樣的現象形成惡性循環:人手不足導致工作負擔加重,使新進人員難以適應,進而提高流動率,而長期人力的供不應求導致照護品質下降,間接影響狗狗的健康與社會化進度,使牠們更難被認養。 

面對如此困境,八里保育場並未放棄,而是積極尋找可能的解方。

「狗來富」計畫便是一項創新行動。此方案由保育場遴選狗兒並將牠們從公立收容所中領出,重新照料訓練親和、讓狗兒重新社會化,並交由遴選後的鄉間代養家庭協助照料。保育場會提供狗飼料、用品與每月500元的代養金,利用協會出錢,代養人出力的方式,給狗兒們一個自由寬廣的生活空間,也讓收容所及保育場的空間有所舒緩。

同時也透過企業合作、民眾助養等方式,讓更多人能夠參與流浪狗的照護,即使無法親自到場,也能透過定期捐助支持特定狗隻的生活與醫療所需。減輕了保育場財務壓力的同時,也讓更多人對流浪狗議題產生連結感。保育場也積極開放參訪活動,每月共有兩次的開放日供民眾前來參觀與陪伴狗隻,讓社會大眾實地了解收容犬的處境,希望藉此喚起更多人的關注,也進一步吸引志工或潛在捐助者的參與。

透過這些努力,保育場雖然尚未完全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但至少減輕了部分負擔,讓現有的照護人員能有更多資源與支持來改善狗狗的生活品質。

談到未來,盧宇婷坦言,保育場並沒有擴建計畫,因為場地是租賃的,組織本身也不以營利為目的。她也提到,若能獲得更多資金,將優先投入狗狗的照護與膳食設備的提升,而非單純擴大規模。

保育場的努力,正在為這群等待家的生命,開闢一條更有希望的道路。

採訪側記

位於八里區山中的保育場,是個比較難抵達的地方。剛抵達時撲面而來的狗吠與鐵灰色大門都讓我們湧上一股緊張的情緒。隨著小徑進入保育場後映入眼簾的是整理有序的狗舍、隨時陪伴的工作人員,甚至還有「迎賓狗狗」,一瞬間感受到了親切與溫馨。保育場的狗舍整理得很乾淨整潔,每間狗舍都依年齡、性格劃分,也有寫上負責的人員姓名與相對應的配置。剛好遇上了一群活潑狗狗的放風時間,一邊聆聽主任的講解一遍看著人員與狗狗的互動,覺得這個住著許多浪浪的小地方有著一群溫暖的人在支撐著,由衷地開心與佩服。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