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牙齦到大腦:失智症背後的三大隱形推手

2025/05/09 09:02
5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談到失智症,許多人會聯想到老化與基因,但最新研究揭示,身體其他部位的慢性疾病,特別是牙周病、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可能也悄悄影響著大腦的健康。這三種看似與大腦無關的病症,實際上都可能透過發炎、代謝異常與神經退化等路徑,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與其他失智症的風險

照片

牙周病:牙齦藏菌威脅大腦

長期牙齦出血、牙齒動搖、甚至掉牙,不只是口腔問題。越來越多科學研究發現,牙周病菌可能穿越血腦屏障,入侵大腦。過去一項研究 在失智症患者的大腦中,偵測到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及其毒素,而這些細菌會促使大腦產生阿茲海默症的標誌物:β類澱粉蛋白與tau蛋白病變。動物實驗更證實,當老鼠口腔感染這種細菌時,大腦不僅出現發炎反應,還會出現類似阿茲海默症的蛋白質沉積。令人振奮的是,當研究團隊用特定藥物抑制細菌毒素活性時,老鼠的記憶力與神經元功能有所改善,顯示這條「從牙到腦」的通路未來可能成為治療新方向。

糖尿病:血糖問題其實也會傷大腦

糖尿病對血糖的影響早已廣為人知,但你知道長期高血糖與胰島素阻抗也會傷害大腦神經元嗎?腦部其實也需要胰島素來維持神經訊號傳遞與細胞能量代謝,一旦出現胰島素不敏感,就可能導致類澱粉蛋白積聚與tau蛋白變性,與阿茲海默症極為相似。

近來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約1.5至2倍。MRI掃描結果更顯示,糖尿病者的腦部體積較小、腦萎縮速度較快,而發生中風與腦血管病變的機率也更高,這些都是加速認知退化的重要因素。

代謝症候群:五大風險共舞,失智風險翻倍

代謝症候群是一組代謝異常的總稱,包括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與過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當身體出現三項以上異常,就可能進入高風險群。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會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顯著上升,代謝異常項目越多,失智風險越高。在最近一項英國的大型研究中,研究發現擁有五項代謝異常者的失智風險比正常者高出50%。這些代謝異常會引發長期慢性發炎、損傷腦血管與神經元,影響大腦認知區的健康。特別在中年期就出現代謝症候群者,未來發病風險更高。

給大腦一份保護:從口腔、血糖與生活型態做起

雖然失智症目前仍無法完全治癒,但這些研究提供了一個關鍵訊息:我們可以從牙齒健康、血糖與生活型態著手,降低失智症的風險。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控制血糖與血壓、避免肥胖與多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更可能為大腦保留更多的清晰與記憶。

專家也呼籲,從中年開始就關注這三大慢性病的預防與控制,可能比等到出現記憶退化時才應對還要有效。畢竟,健康從不是單點努力,而是從全身系統性照護開始,大腦也不例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