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十九世紀枋寮的豪強之路~藍翎官林萬掌傳奇

2025/04/15 14:07
19,359次瀏覽 ・ 13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圖為林萬掌示意圖非真實形象

記者張仁吉 屏東枋寮專題報導

枋寮鄉林萬掌之研究

 

林萬掌(1819-1858)是十九世紀臺灣屏東縣枋寮鄉歷史上的一位關鍵人物,官戴六品,身為地方義勇首領。本報告旨在深入探討林萬掌的一生,及其與清朝政府、原住民社群的互動,他所捲入的重大地方事件,例如林恭事件,以及他在歷史上的評價與留給後世的影響。透過檢視多元的史料來源,包括官方紀錄、地方誌、學術論文,乃至外國觀察者的記述,本報告期能呈現一個更為全面且細緻的林萬掌歷史圖像。然而,由於不同史料的立場與觀點可能存在差異,對於這些資料的批判性評估將是本研究的重要環節

十九世紀枋寮的生活:家庭、事業與早期影響力

林萬掌出生於福建省台灣府鳳山縣港東里水底寮(今屏東縣水底寮),後遷居至黎藔(今屏東縣內寮)。他的父親林淇泉亦是一位地方領袖,擔任五品義勇之首,顯示林家在當地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林萬掌不僅繼承了家族的領導地位,更展現了其商業才能。他經營林萬記商號,業務範圍涵蓋糖廓的運作與花生油的壓榨。此外,他還擁有枋寮沿山一帶的大小租權,這表明他在經濟上掌握了相當的資源,為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的記載,林萬記商號負責處理資金和物資的流動,在領地內開墾旱田,並建設製糖和製油等工廠,同時經營沿山地區和海上的貿易。這不僅顯示了林家產業的多元性,也暗示了其商業活動可能對當地經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義首與清朝政府:褒獎與關係轉變

林萬掌早期因協助清朝官方平定鳳山縣境內的閩粵械鬥有功而獲得清廷的賞識。他的貢獻使他被授予六品頂戴的官位,並被認可為地方義勇首領。清朝政府在地方統治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往往需要借助像林萬掌這樣的在地領袖來維持社會秩序,而授予官銜則是一種將地方勢力納入其行政體系的方式。然而,林萬掌與清朝政府的關係在林恭事件後產生了裂痕。據指出,林萬掌曾因多次協助平亂與救助西方船難者,卻未得到相應的獎勵而對政府感到不滿,這種不滿可能成為日後他參與林恭事件的潛在原因。地方領袖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往往是複雜且具交易性的,當地方領袖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時,便可能導致衝突的產生。

文化橋樑:與原住民社群的關係

為了穩定與當地原住民的關係,林萬掌娶了排灣族人力里社頭目之女為妻,名為林李招,在排灣族語中稱為Talimaru Sauniyaw。這場跨族群的婚姻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正如所言,林家與鄰近的力里社之間早已有貿易往來,雙方關係密切。這段婚姻進一步鞏固了彼此的聯盟。透過聯姻,林萬掌不僅能夠促進與原住民社群的和平共處,也為其商業發展創造了更有利的環境。 提及《斯未信齋雜錄》雖肯定林萬掌的義民身份,但也提及他與原住民通婚的事實,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於族群融合現象的觀察。更重要的是,指出,身為力里社頭目的女婿,林萬掌得以動員力里族的勇士,這顯著提升了他的軍事力量,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軍事力量對於維持地方霸權至關重要。

動盪的林恭事件:保護者抑或主謀?

1853年爆發的林恭事件,林萬掌的角色至今仍存在爭議。官方史書稱之為「林恭事件」,但屏東六堆客家文人則稱之為「林萬掌事件」,這暗示了客家人認為林萬掌才是事件的主導者。據記載,林恭在數次攻打台南府失敗後退回內寮,並受到林萬掌的庇護。清朝官兵曾發兵攻打內寮,但因傷亡慘重而撤退。林萬掌為何敢於窩藏反政府的林恭,其動機仍不明。然而,也提到了水底寮義首王飛琥,他是林萬掌的結拜兄弟。王飛琥因林恭事件而逼迫林萬掌交出林恭等人,導致林、王兩家關係破裂並產生仇恨。最終,在王飛琥等人的壓力以及與官府妥協之下,林萬掌交出了林恭等人,並因此獲得獎賞,林恭事件也隨之結束。然而,六堆客家人對官府的做法非常不滿,並發動了一萬多人於咸豐五年攻打內寮,但以失敗告終,傷亡慘重。之後,林萬掌建立了忠神廟來祭祀這些亡者還記載,三寮地界的人民批評林萬掌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了與林恭的兄弟情誼,這使得林萬掌發下重誓,禁止林家子弟與客家人及姓王的人通婚。這個誓言至今仍為林家人所知曉。此外,指出,林恭事件導致水底寮林家與地方政府的關係破裂。則表明,學界對於林恭與枋寮林家的關係缺乏深入研究,儘管林恭的名字出現在林家家譜中。這表明林恭與林萬掌的關係,以及林萬掌在事件中的真實角色,仍然是歷史研究需要進一步釐清的問題。

互矛盾的歷史敘述:觀點與偏見

對於林萬掌的歷史評價,不同的史料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台灣通史》對林萬掌的評價偏向負面,稱其「性奸猾」,並將其與「群不逞之徒」相提並論,甚至認為他是林恭的兄長,儘管此說法缺乏直接的史料佐證。這種負面評價可能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以及與林萬掌發生衝突的粵籍人士的觀點。《斯未信齋雜錄》則相對肯定林萬掌的義民身份,即便他娶了原住民女子為妻。這顯示當時可能存在對林萬掌更為多元的評價。英國人郇和(Robert Swinhoe)於1858年拜訪林萬掌後,在他的遊記中描述林萬掌是一位擁有廣大土地、與山地原住民進行友好貿易的領袖人物,並指出清朝官府視他為不法之徒,但因受到當地漢人和原住民的保護而無法對他採取行動。郇和的記述提供了一個外部的視角,強調了林萬掌在地方上的實力以及他與不同族群之間的複雜關係。明確指出,不同的立場導致了不同的觀點,反映了當時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衝突。

地方傳說與不朽的記憶

在枋寮鄉流傳著許多與林萬掌相關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在1853年六堆進攻內寮時,神蹟般出現巨砲的故事。傳說在危急之際,地面裂開,浮現一尊巨砲,並有商人及時運來彈藥,幫助林萬掌擊退了敵人。為了紀念此事,林姓族人在戰場舊址建造了忠神廟,而那尊巨砲則被供奉在內寮村神農殿,尊稱為「缺嘴將軍」。這些地方傳說往往承載著社區的集體記憶和對歷史人物的敬仰。林萬掌的後裔至今仍居住在屏東枋寮一帶。每逢清明節,林姓族人與力里社族人會一同前往林家宗祠進行祭祖儀式。林萬掌逝世後,其子孫為了避免盜墓,建造了七座墳墓,其夫人林李招的墓也特意與他相隔一公里。2010年,後人重新修繕墓地,並建立祠堂以茲紀念提及內寮流傳著林萬掌因平定粵亂有功,於咸豐元年(1851年)受封為四品藍翎官階的說法,這與其他史料記載的六品略有不同,可能反映了地方記憶的差異。記錄了一個旨在編纂「四品官林萬掌傳奇」漫畫圖書的計畫,透過耆老訪談和後代資料整理,以漫畫形式傳播林萬掌的故事,顯示其傳奇色彩至今仍吸引著地方社群。

十九世紀台灣脈絡下的林萬掌

林萬掌的生活年代正值十九世紀,台灣社會正經歷著劇烈的變動。當時,閩粵械鬥等民變事件頻繁發生,社會秩序相對不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領袖的角色尤為重要。他們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族群之間,包括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以及清朝政府之間周旋,以維護地方的穩定和自身的利益。林萬掌與排灣族聯姻,以及他在林恭事件中的複雜表現,都反映了當時台灣社會族群關係的複雜性。描述了在屏東山腳地帶崛起的像林家這樣的豪強家族,他們憑藉經濟實力(土地所有權)和半軍事化的武裝力量,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甚至連官府也不敢輕易進入。這進一步說明了林萬掌作為一個地方強人的地位,他的權力基礎不僅來自官方的認可,也來自他自身的經濟和軍事能力。

結論:林萬掌的一生及其影響

林萬掌是十九世紀枋寮鄉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他身兼地方義勇首領、成功的商人,以及漢人與原住民社群之間的橋樑。他的一生經歷了清朝政府的褒獎,也捲入了複雜的地方衝突,其歷史評價也因不同的史料來源而呈現出多樣性。然而,他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至今仍透過後代的紀念儀式和地方傳說而延續。研究像林萬掌這樣的地方人物,對於理解十九世紀台灣地方歷史的複雜性,族群關係的動態,以及地方勢力與中央政府之間的互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