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博系列11:「台灣自己館」出發誓師,澎湖二崁村木捐案成亮點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報導)4月3日,由超過100個民間團體所倡議的「台日共丸」萬博行動團隊假濟南教會廣場舉行出發誓師記者會,一方面使用八根台柱(台灣柱子)建成象徵性的「台灣自己館」,二方面宣布4月5日台日共丸首發團出發,先從東京從事台灣文學調查,一路往大阪,準備建館:台灣自己館。



台灣自己館的台柱(台灣柱子)共有2,300根(代表2300萬台灣人口),陸續徵求2300位「木捐人」,其中澎湖二崁村認捐36根木柱(木捐),透過萬博,二崁村和國際相遇。台日共丸的發言人蔣耀賢表示: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全村共66戶,戶籍人口為149人,此次木捐共參與3座36根樑柱,3座如同象徵「你、我、他」的晶元體。以幾乎以兩戶一根的密度,成為全台參與密度最高集氣最亮的聚落。促成木捐案的洪雪玲老師表示:崁村當年即由地方自主性發起傳統聚落保存,那時起開始歸劃出具地文化特色的小型展覽館、常民生活館等,朝向全村生態博物館的方向邁進。這一次,二崁村再用社造創生的行動來回應此次大阪世博會有相同生命價值的主題:「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設計」,二崁村的36根木柱(木捐)行動正在造就一個在地全球化(lobalized)的社區。


來源:澎湖國家公園管理區
另一進行中的木捐個案為新竹州立新竹圖書館的百載風華(1925-2025)行動,當年的圖書3,871本已捐至南投的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新竹州圖也成為星巴克,為了讓書香遇上咖啡香,因此借書回館展出,而木捐的萬博柱將用來挑書,未來並成為書架、書椅或鞦韆柱。
2300根台柱(萬博柱)未來將運回台灣(包括張良澤教授藏書,成為國家文學園區的張良澤館),且分散在台灣各地,也就是說:萬博台灣自己館遍佈台灣,成為萬博在台灣的印記。

來源:維基百科
目前,台灣自己館已展開佈展接力:五月台灣音樂週、洪新富紙雕展、世界小孩力加台灣小孩展、1970參加萬博的父母照片展、台灣特有鳥種展、民間團體手提箱展、台灣自己館自己展等。


2300根台柱(萬博柱)未來將運回台灣(包括張良澤教授藏書,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