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導入課堂 學生學習更有動機了嗎? 當學生成為蜘蛛人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元與便利,但這是否真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還是讓部分學生過度依賴科技,反而減少了自主探索與深度思考的能力?
致理科技大學商務科技管理系系主任楊智偉,近兩年來在該系教授商務科技全球趨勢、服務創新等課程中導入生成式AI工具輔助教學,並於113年度獲得高教深耕計畫補助,完成創新教學教材「生成式AI百工百業服務創新應用案例」。他認為,課堂導入AI,可以從三個角度來思考對學習的影響:
🔹 AI讓學習更個人化:透過自動化輔助學習與個人化內容推薦,讓學生能依自身需求學習,降低門檻。
🔹 AI讓資訊更易取得:學生可迅速獲取知識,但教師需要觀察學生是否因此減少了獨立思考與分析的習慣?
🔹 AI能提升學習動機? AI能讓學習更有趣,但若使用不當,是否會影響學生的探索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耐心?

商務科技管理系楊主任勉勵同學 在AI的大航海時代 探索新領域的好奇心與勇氣 將成為未來就業的關鍵能力 (圖/致理科大提供)
楊主任以2002年上映的電影《蜘蛛人》為例,主角彼得原本是一個生活上默默無聞的高三生,在一次校外參觀,意外被一隻「超級蜘蛛」在手上咬下一口,隔天清醒的彼得發現自己在一夜之間變得身強體壯、不再近視,速度、敏銳度等各項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就像是蜘蛛人主角突然獲得超能力 既興奮又恐懼 (圖/應用生成式AI工具創作)
現在的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就像是蜘蛛人剛發現自己獲得超能力的時候,一開始,他還不太會駕馭,跌跌撞撞;後來,他開始思考如何運用這份力量來保護身邊的人;但當他遭遇挫折時,他又想要放棄這份力量。楊主任將AI導入課堂的過程比喻為蜘蛛人的「能力覺醒」歷程:
🔹 第一階段:初試啼聲,跌跌撞撞
剛開始使用AI,老師與學生都在摸索,學習曲線陡峭,甚至可能誤用或過度依賴,例如直接生成答案,而非作為輔助學習工具。
🔹 第二階段:理解價值,善用工具
當學生與老師開始理解AI的真正價值,就像蜘蛛人學會駕馭自己的能力,會思考如何有效利用AI提升學習效率、激發創意,而不只是依賴它取代思考。
🔹 第三階段:遇到瓶頸,思考放棄
AI在教育中的應用可能遇到挑戰,例如部分學生過度依賴、學習動機未見提升,甚至出現學習倫理與評量問題。一些教師可能因挫折而懷疑AI的適用性,甚至選擇放棄。
然而,就像蜘蛛人最終選擇擁抱自己的能力,教育現場也需找到AI的最佳應用方式,使其成為學習的助力,而非障礙。如同蜘蛛人的班叔叔常對他說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AI的強大,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選擇在課程教學中導入AI的成敗關鍵,在於讓AI助力學生對關鍵知識的學習,而非取代思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