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護植物的天堂,動物的棲息地: 高雄那瑪夏悟洞自然觀察
照片




共同守護植物的天堂,動物的棲息地: 高雄那瑪夏悟洞自然觀察
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的一片綠意盎然之地-悟洞(Utung),長久以來承載著自然與文化的傳承。這片土地是荒野高雄分會夥伴韃虎的祖先世代守護的家園,位於楠梓仙溪左畔、阿里山山脈右側向陽處,至今仍維持著原始生態的風貌。
悟洞的名稱源自南鄒語「utung-nga-ung-ung」,意指陽光難以穿透的山溝或潮濕陰暗的地方,類似今日所稱的雨林區。這裡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高生物多樣性,吸引了荒野高雄分會自2006年1月起,於此展開定期的自然觀察與記錄。
在悟洞可見多種人工及原生樹種,包括早期造林的油桐、柿子、胡桃,以及後期種植的桃花心木、樟樹、櫸木、光臘樹、肖楠、槭樹等。此外,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的樟科、殼斗科、大戟科等原生樹種。溪谷地區則因潮濕環境,形成適合蕨類生長的環境,如沙欏、觀音座蓮、卷柏、鳳尾蕨、鳥巢蕨、崖薑蕨等。
這裡不僅是植物的天堂,也是動物的棲息地。溪谷間棲息著多種蛙類,如莫氏樹蛙、拉都希氏赤蛙、白頷樹蛙,夏夜時分,縱使不見蛙影,也能聽見此起彼落的蛙鳴聲。此外,清晨時分,鳥語盈耳,灰喉山椒鳥、黃腹琉璃、大冠鷲、五色鳥、山紅頭、棕面鷹等鳥類穿梭林間,為這片山林增添靈動的氣息。
然而,由於悟洞地處山區,相較於都市觀察點,自然觀察活動在此面臨更大的挑戰。即便如此,荒野高雄分會仍持續努力,透過定點觀察與記錄,讓更多人了解並珍惜這片珍貴的生態寶地。
在剛過去的2月28日,正值桃李盛開之際,組長山棕帶領參與者欣賞這片壯麗景色,並預告即將到來的螢火蟲季節。這片土地將在不同時節呈現不同的風貌,讓人對未來的觀察活動充滿期待。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