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九龍江〜龍海埭美古村
漳州九龍江〜龍海埭美古村
津州九龍江岸龍海埭美古村,是津州十佳最美古村落,於明朝景泰年間(1450年),由開津聖王陳元光第31代孫陳任進在此開基,276座紅磚古厝,整齊劃一,雄偉美麗,傳承著深厚歷史。它始建於明朝中葉,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也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是閩南古建築的一個缩影,因此有「閩南水上第一村」的美譽。
當地人又稱為棣尾村。位於龍海市東圍鎮,九龍江南溪河畔、瀋海高速公路津州卷出口雨公里處,環抱於雞籠山、大帽山、峨山之中。村落四面繞水,古榕遍地。紅磚瓦,灰白牆,燕兒尾,繞城水整齊劃一的排列,高高魉起的燕尾屋脊河道包圍,似孤島上的座座「城堡」。
這裡是閩南的水上皇宮,鮮為人知的驚世美。這紅磚古厝群很多建於明末清初,五百多年前,漳州龍海球尾村的先祖們,早早用一紙規劃定下了壞尾村的格局。此後世世代代,村民都恪守古訓,遵循先祖陳淳的理學思想,按照先祖的規劃,建設自己的家園。不論多富有,建房都由族裡統一規劃,後代子孫禁改建築格局。
古老奥现代之間有著鲜明的界限,古老的一律向北,現代的一律向南。誰家即使有錢要蓋大厝,那是要到村外去的。如此齊整劃一舉世罕見!在這裡會發現,每一棟古厝都驚人地相似,形態大小格局、朝向近乎一致。若沒有村民帶路,就仿佛進入了迷宫,讓人難分東西。
一條內河如長龍玉帶般緊繞村莊,從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形成了「綠水燒村玉帶環社」的獨特景觀。使壞美成為名副其實的「閩南古莊」河圍古厝群,泛舟河上,近看古民居另有一番韻味。遠眦不遠處的雞籠山、大帽山、鵝蛋山,古厝群映襯在青山绿水之中,顯得尤為優雅自然。
現今的壞尾村,不靠文旅觀光,靠種植果菜農產。進入這古厝群,由陳家媳婦阿嬌帶引導覽,走過村口路衛泰山石敢當,來到水運碼頭前的陳家祠堂,厝埕旗桿石座立有三副,証明有得過舉人功名。阿嬌的公公在水岸旁賣手工廠益很好吃,還泡自家加工的秋癸乾茶,請大家享用,充滿在地人情味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