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推動本土化研究 — 飛龍計畫正式啟動
記者 高靜雯/台南報導

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於2025年1月17日至19日,在台糖柳營尖山埤渡假村舉行了為期三天的“飛龍計畫”研習營,這項活動旨在推動本土社會科學的發展,吸引了來自全國的63位博士生參與學習。該計畫由志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額贊助,特邀15位專精於本土社會科學的教授親自授課,分享儒、釋、道文化與現代社會科學融合的寶貴經驗。
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創立於2018年,由已故榮譽理事長黃光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學者共同創立。黃氏於2023年7月辭世,但其理念仍在學會延續。現任理事長夏允中教授(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在致詞中強調黃氏生前對華人學術圈的深切關懷。黃氏曾批評華人社會科學界的“自我殖民”現象,即大量移植西方理論與研究模式,卻忽略了自身文化脈絡與哲學根源。
黃氏指出,西方的科學哲學代表其“形構之理”,而中華文化中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則體現了“存在之理”。這兩者若能融會貫通,將成為華人社會科學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為此,他曾提議為本土社會科學博士生舉辦研習營,培養具備理論建構能力與文化自信的學者。
飛龍計畫正是在此背景下展開,目標是用西方的“形構之理”解析東方的“存在之理”,並促進雙方在學術上的深度交流。此次活動內容涵蓋理論建構與應用實踐,重點關注如何將儒、釋、道智慧現代化,並運用於社會科學的研究與教學。
夏允中教授表示,目前華人學術界過於注重研究方法與技術的“方法論”訓練,而忽略了“本體論”與“知識論”的探討,導致研究形態陷入學術代工的困境。他呼籲學者反思這種知識生產模式,並強調本土化運動的重要性。
活動的全額贊助方志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表達了對本土學術研究的高度支持,並表示期待未來能見到更多自主創新的華人學術成果,為全球社會科學發展帶來新的視野。
參與此次研習營的博士生對活動內容高度評價。一位來自台南大學的鄭珠里博士生參與者表示,此次研習營讓他重新思考研究的根本問題,並為未來的學術方向提供了啟發。
中華本土社會科學學會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類似活動,並致力於為華人學術界建構更為扎實的理論基礎,推動華人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交流與合作。此次飛龍計畫不僅是一次學術盛會,更為華人學者提供了探索身心靈圓滿之道的重要契機。
活動相片由鄭珠里博士生提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