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00年6月12日--公民新聞報

2011/06/10 14:20
2,322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PeoPo公民新聞平台,於每週六、日早上9:58到10:00,於公共電視頻道,播出PeoPo公民新聞報,盼讓更多人知道公民記者報導的內容,也藉此 鼓勵公民記者踴躍上傳相關報導影片。

100年6月12日公民新聞報:

高鐵地層下陷 揭開農工水權之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balance (未驗證) ・ 2011/06/13 00:05

看了這則新聞,因為無完整統計數字,而且純粹為單方說法,就有點好奇其真實性如何;
於是就連上經濟部水資局「集集欄河堰管理中心」網站;
發現該中心對於用水有一些統計數字,可以檢驗一下這則新聞是否有偏頗之處。(可連結至http://www.wracb.gov.tw/ct.asp?xItem=3504&CtNode=1137&mp=2)

99年攔河堰一共供水19.01億噸,其中:
公共給水(就是一般自來水)0.46億噸
工業用水1.09億噸,
農業用水,彰化灌區7.64億噸、雲林灌區9.82億噸,合計17.46億噸;

農業用水佔全部供水量的91.85%,工業用水佔5.73%
農業用水是工業用水的16倍。

攔河堰供農業用水一天約為478.36萬噸,
供工業用水約為29.86萬噸。
這個數字,似乎剛好與新聞中提到「重工業輕農業」相反;
而且把工業用水29.86萬噸完全移給已有478.36萬噸的農業用水,能不能阻止農民繼續抽地下水,也很有疑問,因為那與渠道的設計有很大關係,增供的水如果沒有渠道,還是到不了原來用井水的農田。

大家都認為(大多數)農民是辛苦且收入較低的一群,
現在也都能體會農業的重要;
但是抽取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是不爭的事實,
看看屏東佳冬林邊地區就知道有多嚴重,
當地的地下水抽來作養殖業,都是蓄積在現地的地表池塘中,甚至還增量混入海水,
按照新聞採訪對象的說法,這樣水會滲回地下,應該不會下陷,但事實卻是下陷得驚人。

如果要報導用水問題,最好多找一點資料,深入一點,比較有說服力,而不是跟著「反工業」、「反資本家」、「反污染」的風潮和議題之後,混而一談。

公視要引領國內新聞報導的品質(或編輯新聞的品質),也請再多加油;
「平衡」、「多元來源查證」及「抓住問題本質」是高品質新聞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