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食農教育 普及化

2023/10/03 10:32
6,50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食農教育應配合地域性與時間的層面。地域性就是所謂的「在地生活化」,在時間層面上,當季時令的食材符合「適時、適地、適種」,耕作不違反自然原則,就能適當栽種出營養成份具足的好食材。

      南港社區大學、成德國中在推展食農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1. 學校課程:

      將食農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中,讓學員們(在學生、樂齡族)能在學校環境中接觸到  相關知識,培養對食物和農業的興趣。舉辦食物教育活動,如烹飪示範、香草花茶飲品、食物展售和講座,傳達食物的價 值、製作方法和文化背景..等資訊。

      照片

      2. 校區農園 :

      建置校區農園、園藝區域,讓學員們(在學生、樂齡族)參與種植蔬菜、水果或其他植物的活動。學員們能親身體驗種植過程,學習到有關於土壤、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的知識。

      照片

      3. 戶外教學:

      安排觀摩有機農場、農產品加工廠,讓學員們了解實務上農業運作和食品生產過程的多樣性。參觀活動過程可以增加學員們對農業勞動和食品供應鏈的尊重與認識。

      4. 社區園藝:

      例如: 店仔口農園位於大坑溪流經城市區域的起點,沿線包括有:市場、攤販、公園..等具有發展生活場域潛力。藉由農園的營建來帶動居民對於社區生活環境的關注,並傳達有關氣候、食農、環境與生態.等知識。

      5. 建立合作關係:

      將食農教育納入教育標準和政策評估體系中,提出相應的經費支持,以及與相關機構或政府部門合作共享資源和專業知識,共同推動食農教育的發展。

             透過上列方式來推展食農教育的普及,提高社會大眾對食物和農業的認識,鼓勵人們關注飲食健康。食農教育從學校推廣到社區,促進可持續和環境友好的飲食選擇與農業實踐。                                   

        公民記者/小姑姑/採訪報導

       

      學員們喜慶豐收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