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空茶山塾 串起在地茶與農的山中教室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宥淳、郭思嫺、陳品妤/台北市報導】坐落於指南山的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在今年7月創辦「茶山塾」品牌,融會青農的推廣策展計畫,承襲當地茶師傅揉捻加工技術,將特產「木柵鐵觀音茶」轉變為各式茶點、茶活動體驗。此次舉辦的茶山塾計畫主以茶為核心,向外結合環境及人文,凝聚出「在茶山學習」理念,創造出各式五感媒介產品及體驗,如茶介紹書籍、茶用器皿、走讀貓空、茶葉拓染等手作活動,讓來到此的民眾能夠認識貓空茶與文化。

青年回流茶山  砌成貓空「茶山塾」

「希望讓大家能走上山,認識貓空上的茶」木柵農推部技術員周莉蓉說道,接獲來自北市府產業發展局「貓空茶山推廣」企劃,在台灣正值疫情嚴重波及期間,許多在地產業牽連影響,為振興產業,攜手木柵區農會、木柵青農等單位,成立「茶山塾」品牌,讓貓空的在地農民與店家進駐「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開設多項活動,如茶展覽、茶體驗手作、貓空走讀和品茶活動,並拓展其推廣,將木柵鐵觀音茶製成各項茶點,連結成「茶山甜食地圖」,讓更多人走訪木柵貓空的民眾透過不同媒介認識在地茶葉文化。


↑木柵青農聯誼會攜手當地農民,和當地茶品店家業者與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共創「茶山塾」品牌。圖片提供/木柵農會


↑「茶山塾」內部的環境生態介紹展示區,讓來到此的民眾能夠認識貓空。攝影/郭思嫺

她描述,茶山塾展覽結合「無圍牆博物館」概念,將整座茶山作為一座學校,除了讓民眾一抹木柵鐵觀音茶甘醇之外,也能「向山學習」,透過茶山塾認識更多貓空茶的文化。2021年「茶山塾」品牌誕生,「茶」走入大家的生活。「若要深入考察當地的產業資源,勢必要進駐當地熟悉環境,調查相關文獻,走訪與認識每個茶農與店家,和他們學習製茶」她描述,在創辦過程中,作為一位設計師,也必須要作為一位製茶師、考察人員等,才能將聚焦當地居民與青農們的理想,進而推廣出去。

茶走入生活 貓空的山中教室

她回憶起,茶山塾起初能成功創立,過程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2016年就開始,回流至當地的二世代青農,開始設立以新的行銷模式推廣貓空茶山-「組織青農聯誼會」。漸漸地,農會也開始加入舉辦活動,如木柵小茶館,活絡地方特色,讓遊客可以來到山上走訪,忠實呈現木柵青農們預期開創新穎、具特色的茶文化推廣。為了使茶與當地生活做連結,他們將貓空視作學校,讓來到此爬山的民眾,能夠體驗以茶為軸心的各項體驗活動,周莉蓉說道,為了解貓空茶文化,他們借鑒年長者茶農的傳統加工技術,作為設計製茶與品茶的範本,從採菁開始,經過萎凋、發酵、炒菁,最後再用布包揉捻,反覆焙揉,才能製成具深沉喉韻的茶金。


↑陳列在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內部的鐵觀音茶品嚐區,讓來到此的民眾能夠一抹茶的甘甜。攝影/郭思嫺

以貓空茶山為整體活動發想,在分配推廣工作方面,北市府、木柵農會與木柵青農三方各自扮演不同角色,針對整個台北市的農業,北市府作為通融與媒合台北市農業,將木柵貓空設為其中一個推廣地,提供資金與協助。而木柵農會的方面,是提供北市府的合作夥伴來到當地學習時,輔佐相關課程,如茶葉文化、茶葉歷史、產銷、農業知識等。最後,木柵青農聯誼會則是由每個農家中的青農一同組織而成,讓農會有機會舉辦活動,如木柵小茶館。

藉由三方的合作,在這短短三年間,讓上山的人能夠認識貓空茶山,而茶山文化、市集精神能夠帶出山外,推廣至外地。她舉例,相較於市區,如台北信義區,只能透過展板或傳統解說,偶爾穿插市集活動,只能讓民眾想像茶農、茶點或茶步道,無法確切看到實體物。但若能讓前來當地的民眾走訪茶山塾,不僅能拜訪茶農的家,也能實際見證茶文化活動,藉青農們合作的創意研發,將當地特產木柵鐵觀音茶轉變成為各式甜點,如茶肉桂捲和「茶山甜點地圖」,不僅讓民眾品嚐茶點以外,也能大幅改善茶葉銷售量銳減的問題。


↑以「茶」為主題打造的品牌「茶山塾」,將木柵鐵觀音茶加工成各項茶點,讓前來的民眾品嚐在地茶飲文化。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提及木柵農會對茶山塾品牌的提供幫助,她說道,起初是從最簡單的課程開始,譬如品茗、平台上的茶課程,再到複製美學、花藝設計等,讓民眾透過課程學習。等到此一系列的課程創辦成熟後,他們也能夠轉移至其他茶區,學習如何製茶、品茶或行銷。

提及分工上的時間調配狀況時,周莉蓉說道,由於農家中的青農們時常需要顧家,甚至身兼多職,在創辦茶山塾和體驗活動期間,他們必須作為多工角色,除了在茶農田中幫忙家務,也必須來回許多地方展覽地點,和北市府與木柵農會開會協商如何執行品牌創建,以及效益的利用,「作為斜槓青年,比想像中還不容易」。

粒粒汗水 化為茶山中的記憶

而創辦過程中的走訪經驗,對他們而言,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更加了解當地茶農的製茶過程,例如他們和茶農約在下午四點時訪談,緊接著下一步驟就會在隔天早上或下午進行,藉此我們才得知,每一個步驟的時間安排緊湊度,使他們無法在製茶過程中有一絲鬆懈,原因是在製茶過程中,需要做一些翻覆的過程等等,才能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因此在拍攝過程中,必須要住在當地約兩天,才能完整記錄與考察。

對於未來的展望,她期盼,茶山塾的創生規劃,無論是創辦走讀活動、山中教室課程或甜食地圖,透過行銷與推廣,讓體驗與視覺兩兩相乘,成功加深人與茶文化的連結,並且延續下去。

儘管過程中奔波勞碌,她認為,這些種種經驗與嘗試的累積過程,讓她更加確信這是她喜歡做的事,無論是體驗活動和產品視覺的呈現,必須要先喜歡上自己愛做的事,才能喜歡自己所做出的成果,才會將這樣繁雜又勞碌的工作視作完美故事,最終得到的回饋,就是被民眾、外地人看見,並且實際走上山,尋找茶山中的種種記憶,能被大家記住,就是最好的回饋。

採訪側記

此次採訪木柵區農會推廣部助理技術員周莉蓉與品牌策展人楊賀捷,得知關於木柵貓空山上的「茶」文化,從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走出,除了環境生態優美外,也能走訪許多茶店家、農家,了解製茶、採茶流程,一探究竟木柵鐵觀音茶的轉譯之美,並讓茶走入我們的生活中!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6則報導
2,261則影音
70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152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3,242
推:
1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2,913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5,696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6,911
推:
1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28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7,82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2,752
推:
2
回應:
0
3:11

戲劇治療 接住高危家庭的少年

2024-02-21
瀏覽:
13,770
推:
3
回應:
0
2:04

開放市民種植的麗山農場 種出有機綠竹筍

2024-02-19
瀏覽:
8,183
推:
2
回應:
0

貓空茶山塾 串起在地茶與農的山中教室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199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199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