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小紅蜻蜓 羽化記錄

2010/10/09 20:01
4,821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
草埤濕地小紅蜻蜓原棲地
羽化協同記錄
照片
壹、活動緣起:
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開學第二次活動與台北縣三峽鎮成福國民小學 成福溼地工作坊排定9月11日深夜在草埤溼地為小紅蜻蜓原棲地拍製羽化記錄。
照片

 

貳、活動目標:
體現黃武雄「學校在窗外」教學的真正意義,釋放社團視野、重建屬於在地的世界觀。
引導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做草埤棲地記錄。 
激發社團的鄉土情懷進而珍惜愛護鄉土。 
培養跨社團運作及互助合作的精神。 
參、活動時間地點:
草埤濕地小紅蜻蜓原棲地羽化協同記錄
99年9月11日14:00~9月12日06:00
地點:草埤濕地。
肆: 2010年9月11~12日活動流程: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備註
9月11日
16:00-17:00   前往草埤
17:0~18:00 紮營(營地在林道上) 三頂八人帳
18:00~19:00 炊事訓練與營地晚餐
19:00~20:00 攝影器材檢整
20:00~05:00 草埤環境小紅蜻蜓羽化拍攝 尋找適合拍攝地點
05:00~07:00 攝影器材檢整與早餐
9月12日
(曰) 07:00~08:00 撤帳賦歸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噶瑪蘭人-風箱樹 (未驗證) ・ 2010/10/24 18:27

小紅蜻蜓觀察心得
小馬
等了一個暑假,終於有機會看到全世界最小的蜻蜓了9月11日早上慌忙得出門,昨天期待過頭了,沒睡好,今天早上差點爬不起來,下午聽完演講,坐上明威老師的車,我們跟著邱老師往草埤濕地出發囉!
爬山爬到一半我們換坐邱老師的車,我還在疑惑著有差嗎,邱老師就催起油門開進一條我不曾注意的一條石頭路裡去了,進去沒幾秒鐘坡就陡了起來而且還相當的顛簸,我才知道不是四輪驅動的車是爬不太上來的,路很小,坐在車上往窗外看,一扇貼著山壁,一扇往外望去看不到我們所走的石頭路,只見山與山間的交界,和朦朧的樹林,有一種坐雲霄飛車的刺激感,卻又忍不住探頭看看這種優雅而沉靜的森林,一會兒我們的露營區到了,邱老師迅速的把草除乾淨,搭好帳篷吃完晚餐後我們換上青蛙裝就草埤出發,先往回走一小段路,轉進一個雜草叢生的小徑中,走了一段路後我終於和草埤相見了。
夜深了,微風中夾雜著鴞叫和蟲鳴,關上手電筒抬頭一看天上是滿滿的星星,我往深處走去土地逐漸的軟化,不一會兒我就不得不跪著才能向前行,才剛走進濕地一隻隻躲躲藏藏的小紅蜻蜓紛紛出現在我們面前,通紅的身子大大的雙眼那可愛的模樣讓我瞬間愛上了牠,現在是九月底對於小紅蜻蜓的羽化時間來說已經有點晚了,所以事不宜遲各自散開去找水蠆,我邊爬一邊尋找著羽化中的小紅蜻蜓,一邊慢慢的探索著深夜中的草埤,夜晚在濕地中行動一開始我以為會像鬼故事裡說的那樣陰森恐怖但一走進去我發現我錯得離譜,在草叢中爬行著聽著蟲鳴和鴞叫偶而傳來幾聲山羌的叫聲,抬頭看看星空濕地顯得安詳而寧靜,回去休息一下後我們又回到崗位上繼續尋找小紅蜻蜓,雖然後來沒有找到羽化中的小紅蜻蜓,不過卻也很幸運的看到羽化後不久的未成型,它是小紅蜻蜓剛羽化後的樣子還沒有辦法分辨性別,不同於公的紅色尾巴也不同於母的黑褐色尾巴,它有著燦爛的金色尾巴,這是我一整夜下來最喜歡的一隻蜻蜓了,現在想起來還是回味無窮呢,雖然感覺才過不久但早晨的陽光已照亮了天際,一整夜沒睡的我突然打了一個寒顫似乎是體力用盡的關係吧,不過是多站了一下,身子卻不讓我多待一下抗議聲四起,腳顫動了起來胃也開始絞痛了,我不得不先行告別了草埤濕地回到營地。
看見草埤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我不知道草埤是如此和藹,如同奶奶般的親切卻又不時的給予叮嚀,草埤就像一塊巨大的彈簧床在上面不論是誰動了大家都感覺得到,就好像大家突然變成連體嬰般的感覺,也許它想告訴我們,我們的一個小動作會牽連著整個世界,我們不過是世界上的一個小角,影響力很大的一角,在此我們沒有資格高傲的指稱自己可以定勝天,因為我們不過是腦袋發達了點,高傲只會讓我們身陷泥沼,唯有降低身段,與自然共處我們才能生存,也只有這樣世界才能更美好不是嗎?草埤是我見過最溫柔的濕地,不過它年紀也大了,在百年後的今天它將是一大塊的平原,這讓我覺得自己是何等的渺小卻又何等的幸運,即使草埤的年紀再大,卻還是可以再活個幾百年,在這千年的湖泊上如此渺小的我們能在此時此刻與草埤見面,這又是何等的榮幸呢?
小紅蜻蜓和許多生物都將因為草埤的消失面臨絕跡的問題,如果我們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給生物們多一個家,也許能讓這位憂心寶貝孫子而多話的老奶奶草埤可以安享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