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紅樓文學特展 聲音採集億西門

嵌入:
文字-A A +A

西門紅樓文學特展 聲音採集億西門

     
日期:2022-10-07

 

【記者蔡愷恆、林希恩 台北報導】「尋找・西門少女」西門紅樓文學櫥窗特展在 10 月 2 日舉辦展覽的延伸活動聲音工作坊。這次展覽與心培有聲合作,在展內策劃了聲音裝置,結合五篇與西門町相關的文本,並邀請心培有聲創辦人余欣蓓主講,透過講解特展案例,讓參與者了解聲音採集與文學的關聯。

余欣蓓表示:「希望大家在參加聲音採集的活動之後,對聲音有更多的沉浸式感受,可以感受到聲音的美好。還有在閱讀的時候也可以發現,書寫文字背後都是有聲音不一樣,是可以感受到那些聲音的。」

與西門町相關的文學作品,橫跨近七十載。在工作坊中,講者個別播放文本,於不同創作背景下西門町會出現的聲音,再將所有的聲音軌道合併,並結合讀本朗誦。也讓參與者走到西門町街頭,實際採集 聲音,記錄當下的西門町。

協助辦理展覽的文訊雜誌社林昱慈認為:「我們在發掘不同年代的作家,其實都對西門町是非常深刻的。展覽有許多的文本,像林懷民的〈蟬〉。我們在訪問林老師的過程中,也知道說他六零年代20幾歲,還在青春的過渡期中,過度造成人的世界裡面,這邊就是他一定要來的地方。」

有別於一般靜態展與純文字,聲音是較為直接的媒介。主辦方期望藉聲音拉近文學與大眾的距離,也讓社會有閱讀以外的方式接觸文學作品。

林昱慈解釋:「文學一直對大家來說有一點距離,那這次希望用聲音,一方面希望用另外一種感官搭配文字。因為西門町是一個多重性的存在,或許透過還原聲音這件事,可以讓大家比較純粹地詮釋這個文本、詮釋這個地域。」

同時參與民眾認為:「聲音對我們來說也是滿重要的,就是比起看文字來說,其實聲音是最直接的,可以接受到外來的訊息或是一些刺激。」

透過結合在地文學與實地聲音蒐集,展覽和聲音工作坊將聲音與文學串聯在一起,喚起大家聆聽生活中的聲音,也讓人們看見不一樣的西門町,讓生活中的微小聲音,也能成為文學裡的細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5.02

政大大學報

加入時間: 2007.05.02
1,618則報導
685則影音
22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05

嘉年華造機會 選手發展重在教育制度

2022-12-28
瀏覽:
5,325
推:
8
回應:
0
3:04

國民法官制度元旦上路 法官攜手人民參與審判

2022-12-16
瀏覽:
4,592
推:
2
回應:
0
2:32

台北市增禁塑類別 飲料業者加緊因應

2022-12-09
瀏覽:
2,835
推:
4
回應:
0
2:41

展覽再現八〇 藝文政治子題盼引省思

2022-12-09
瀏覽:
5,143
推:
0
回應:
0
3:05

傳統融合嘻哈 二結王公廟展新氣象

2022-12-09
瀏覽:
4,316
推:
0
回應:
0
3:57

SMA特展登場 藝術手法表達漸凍者困境

2022-12-09
瀏覽:
2,663
推:
2
回應:
0
3:25

北市YouBike1.0退場 2.0量能與跨市租還成問題

2022-12-09
瀏覽:
2,138
推:
0
回應:
0
3:22
2:30

國小音樂課引入北管 傳統藝術得存續

2022-11-25
瀏覽:
5,101
推:
184
回應:
0

西門紅樓文學特展 聲音採集億西門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9,207篇報導,共12,31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9,207篇報導

12,31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