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台灣是個多高山的島嶼,雨水多集中山區,再向下匯流,山高水急夾帶砂石河川樣貌多變。
石門水庫是北部主要的水資源,上游集水區共有六座攔砂壩,
依序而上是義興壩榮華壩巴陵壩砂崙仔壩玉峰壩及秀巒壩,
是控制進入石門水庫水質的主要建構,
北水局為因應攔砂壩長年累積的砂石,
致河床抬高失去效能且維護費用高昂,
因而有意拆降上游的秀巒壩,讓河川回復自然形態。
因為2021年的百年大旱,石門水庫水位低到9%的水位,水荒嚴重人心惶惶,
國人對於水利政策的了解很少,水利署與人民的溝通就顯得重要,
因此公民參與在水利政策和技術上,也可以多一分心力提出意見,
因此邀請水利工程學者及關心水利資源的民間社團和全國各社區大學人員,
於6/28日先行以線上視訊座談會的形式說明降壩緣由,
7/26到新竹縣尖石鄉秀巒壩現場會勘。
走到白石溪遠遠可見河岸邊的沖刷淘空,
爬上秀巒壩上方可以看到上游河床平緩清淺,
河床高度與壩下方,形成高度十米以上的落差,壩下方水勢湍急沖刷力道強烈。
由於以前的做法是為了減少砂石進入石門水庫的量,現在拆壩則是因為攔砂壩失去效能,
並非過去的水利工程做法不好,是配合當時的需求所做的考慮,
現今因為使用已達年限且失去攔砂功能,
因此不是昨是今非或今是昨非,而是二者的思考都是根據現實需要來建立的。
會勘後的座談會水利工程學者,及民間社團對針對降壩提出專業建議及意見,
民間人才濟濟,對於水利工程,水資源的取得與技術,水環境的維護與監督,
都有很好的見解和知識,大家集思廣益所蒐集的資訊,
對國家的水利政策來說絕對有所助益,
這是公民參與的一個好開端,水利署公部門與民間溝通,聽取專業人員建議,
共同協調改善攔砂壩存拆的過程,是落實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好政策,
猶如攔砂壩不再霸著河道一般,讓河道水流通暢減少阻礙,
期望北水局在蒐集各方建議討論後,做出一個最適當的水利決策,
期許往後的公共事務能全面朝向公民參與的方式進行,達到全民共好的遠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