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探索家 兒童藉展覽想像住家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林婕宇、楊正歆 台北採訪報導】疫情期間,人們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和「家」的關係變得更密切。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展出「住家小宇宙」,展期從9月4日到明年2月13日,民眾可至現場觀賞畫作、聆聽音樂,觸摸各種材質等,重新感知心中的家。

策劃人林宣君認為,對孩童而言,觸覺是接觸世界的第一種感官方式,所以孩童在小時候,被擁抱會感到安全,在家裡也會覺得有安全感。

展覽從畫作《住宿》發想,藝術家黃薇珉以「安全感」為題,畫出他心中溫暖的「家」,找回遺失的安全感,他希望觀展者能向外探索家屋,並向內探尋每個人的內在。藝術家黃薇珉提到,疫情的影響讓人產生不安全感,當人有不安全感,就會想尋找安全的地方,而那個安全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家」。

對孩子來說家是第一個宇宙,家給予的安全感,是他們日後接觸外在環境的基礎。展場中許多設施,都是專門為兒童設計。展覽以說故事的方式,讓兒童認識有趣及充滿想像的「家屋」。策展人林宣君指出,家是小朋友生活的重心,也是他們生活花非常多時間在的地方,是整個生活跟安全感所在的基地。

此次展覽結合其他觀感體驗設施,帶給親子在疫情下對「家」更深刻的感受與想像。參與展覽的民眾表示,他在展覽中看見家溫馨和創意的一面,因此想要把家佈置得更加舒適,讓家人們在疫情期間有更自在的居家空間。民眾蔡姿珊分享,孩子能夠在展場中畫畫、體驗設施,還可以躺在軟墊上,令他們十分享受。觀展民眾張劭祈也開心地提到,對他來說,家,是可以休息、睡覺的地方,他最喜歡展覽中有聲音的枕頭區。

正經歷疫情的我們,可以透過展覽以新的視角看待「家」。富含安全感的家屋是我們向外探索的基礎,也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元素。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5.02

政大大學報

加入時間: 2007.05.02
1,618則報導
685則影音
22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5

嘉年華造機會 選手發展重在教育制度

2022-12-28
瀏覽:
5,325
推:
8
回應:
0
3:04

國民法官制度元旦上路 法官攜手人民參與審判

2022-12-16
瀏覽:
4,592
推:
2
回應:
0
2:32

台北市增禁塑類別 飲料業者加緊因應

2022-12-09
瀏覽:
2,835
推:
4
回應:
0
2:41

展覽再現八〇 藝文政治子題盼引省思

2022-12-09
瀏覽:
5,143
推:
0
回應:
0
3:05

傳統融合嘻哈 二結王公廟展新氣象

2022-12-09
瀏覽:
4,316
推:
0
回應:
0
3:57

SMA特展登場 藝術手法表達漸凍者困境

2022-12-09
瀏覽:
2,663
推:
2
回應:
0
3:25

北市YouBike1.0退場 2.0量能與跨市租還成問題

2022-12-09
瀏覽:
2,138
推:
0
回應:
0
3:22
2:30

國小音樂課引入北管 傳統藝術得存續

2022-11-25
瀏覽:
5,101
推:
184
回應:
0

「疫」起探索家 兒童藉展覽想像住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9,212篇報導,共12,31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9,212篇報導

12,31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