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鳥躍上紙面: 何華仁的藝術鷹姿onTV

嵌入:
文字-A A +A

台大新聞所 劉十賢、林思皓、李獻儀、胡芸瑄/台北、宜蘭專題報導

牆上一幅幅黑白版畫,細緻刻畫台灣各種猛禽的羽毛斑紋、輪廓姿態。整面牆鋪滿幾十隻赤腹鷹,它們隨著上升氣流,在山川間碰到了新月,彷彿身處九月中的花東縱谷,帶領人們欣賞一年一度猛禽過境的盛況。

這些畫全都出自版畫家-何華仁之手。睽違十年,何華仁再度舉辦個人展覽,名為鴞隼之章。

版畫家何華仁:「那鴞隼就是白天的隼,飛行的隼,然後晚上的貓頭鷹,那這次的展覽的作品裡面,一半都是游隼跟黃魚鴞。」

山林水岸的第一手觀察,是何華仁的創作素材,對細節的堅持讓人能在他的畫作中,看見真實生態的縮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你可以把牠的斑紋對照一只真正的鳥身上,你會發現牠的斑紋、牠的尾羽有幾片、牠的飛羽有幾片,然後牠的每一根羽毛有多長,然後上面有什麼樣的花紋,公的長什麼樣子、母的長什麼樣子,其實這些都是有科學根據的。」

而這些精美的版畫也飛進兒童繪本,成為小朋友們的讀物。

觀眾黃小弟:「就是我最喜歡他的繪本當中,《小島上的貓頭鷹》那本繪本,然後我很喜歡那本繪本的原因就是,他描寫一個貓頭鷹從小到大的生活,那我覺得很貼切。」

何華仁細心觀察,親自創作圖文,作品保有一貫的寫實風格,既強調美學及文學性,也強調科學性,為的就是真實貼近鳥類生態。也因此,他的繪本獲得不少獎項,小島上的貓頭鷹更曾得到金鼎獎的肯定。

憑著對鳥類的熱愛,何華仁的創作不只版畫、繪本,更跨足電影,曾在紀錄片老鷹想飛中擔任監製。

紀錄片《老鷹想飛》導演梁皆得:「我記得當初我都是搬著電腦到何華仁家裡,然後我們兩個人就坐在他的辦公桌前面,在那邊討論說畫面要怎麼接、劇本要怎麼講。」

堅持親力親為,用藝術記錄當下,何華仁在創作之餘,也替一手創立的臺灣猛禽研究會設計周邊商品,推廣鳥類保育的重要性。關心鳥類超過四十年,一筆一筆刻下的,不只是他對鳥類的熱愛,更刻出大眾對鳥群的保育意識。

紀錄片《老鷹想飛》導演梁皆得:「透過這樣的藝術創作,那很多人都很喜歡這樣子的版畫,那大家喜歡這樣子的版畫其實對這些自然環境、對這些鳥種會去關心,我想應該對保育是非常非常地有幫助的。」

三年前,何華仁生了一場大病,身體狀況讓他無法如常創作。透過繪畫復健,從簡單的線條開始,他不再像過去那樣強調細節,但反而創作出風格截然不同的花見小鴞系列。從寫實到寫意,讓讀者從畫中看見自己,小鴞也是何華仁對自我的投射。

版畫家何華仁:「其實我的想法是說,在看的人他就會在這個二十四節氣裡面找到自己,有一點投射,其實在詠嘆著生命。

如今何華仁幸運地康復,這樣的心境轉變,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上。

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短短的三年,創作比他之前的30年,創作的更認真而且也創作的更成熟,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奇蹟。」

版畫家何華仁:「生病過後會讓我有一些轉變,而不太只畫自己關心的生態的這些主題,我也去探討就是人,人跟人之間的互動,然後人跟大自然的一種融合跟和諧性這樣子。」

經歷過抗病生活,何華仁持續用它堅定的筆觸,刻下對藝術的熱忱、對鳥類及大自然的熱情、還有生命的灑脫。

版畫家何華仁:「生命中一件簡單的事,日復一日、不覺厭倦,喜歡去做,就是領悟、就是修行。」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19.08.05

林思皓

加入時間: 2019.08.05
5則報導
5則影音
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50

臺北撐泰國!共同為民主發聲

2020-09-20
瀏覽:
3,360
推:
24
回應:
0
2:09

碧華布街,見證台灣布業的興衰

2019-08-28
瀏覽:
5,935
推:
74
回應:
0
2:57

濟南教會,香港民主自由的在台後盾

2019-08-22
瀏覽:
11,254
推:
170
回應:
16
3:06

從公館到香港的距離,就用連儂牆連接吧!

2019-08-11
瀏覽:
4,610
推:
91
回應:
0

當飛鳥躍上紙面: 何華仁的藝術鷹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2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2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