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暗中學習

2010/04/22 14:05
6,047次瀏覽 ・ 0次分享 ・ 1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您有體驗過一小時全黑的生活嗎?

一起到荷蘭來看看視障博物館如何設計體驗活動…

照片

 

為了鼓勵大眾對弱勢者和他人的痛苦有同理心,國內近年不斷可見行動障礙、視覺障礙相關體驗活動。但限於辦理經驗及民眾耐心,往往蜻蜓點水居多,效果還有發展空間。同樣要鼓勵大眾透過體驗更尊重弱視者,荷蘭於2004年創設視障博物館,並且能不靠政府補助生存迄今。館內不但有紮實的體驗設計,還希望訪客理解,視障者並非所有人視覺完全失能,在協助下,他們還有很多潛力。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東東 (未驗證) ・ 2011/10/01 21:12

一起到荷蘭來看看視障博物館如何設計體驗活動…
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感受他人的不便.用心.....才能使大家更好...視障博物館...很棒!

阿巧 (未驗證) ・ 2011/10/17 10:46

In reply to by 東東 (未驗證)

看到荷蘭有視障博物館
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片子"海倫凱勒"
那時侯看完那部片 感受很多
想像著假如有一天我也看不見
我會有多害怕
我會用甚麼態度去面對人生
曾經參加過營隊,用黑布條矇住眼睛
藉由同伴的牽引,去感受眼睛看不見的感覺
那種感覺我依然忘不了
對每一個觸碰到的東西都充滿著恐懼
踏出去的每一個腳步也是充滿著不確定
而你必須很相信你的同伴給你的指引
我相信去過荷蘭這間視障博物館的訪客
一定能更加了解到盲人的生活有多辛苦
也許我們不能真的完全體會到盲人的世界
但是
我們藉由這個體驗活動
用不同角度看這個世界
而更能用同理心去幫助盲人

記者周傳久回應阿巧 (未驗證) ・ 2011/10/17 12:45

這個視障博物館旁還有全黑的西餐廳
服務的侍者都是盲人
你是訪客在裡面吃全套西餐
真的很特別
我因為英語不夠好又怕太久在全黑會焦慮
所以只在人家休息時拿了紅外線攝影機
另一手抓著沿牆壁的繩子進去拍了一點畫面
但我比較感動的是荷蘭看重同理盲人而很紮實的設計體驗機會
而非隨便搞搞
十五年前我在奧地利電視台ORF見習時就被帶去過類似的地方
這是我一知道荷蘭有更新的設計就決定一定要去看的背景
可是我太沒膽了
又隔一年(2009年)
我到奧地利礦坑又因怕下很深很黑而臨陣脫逃
人家好心
還退還票款
我覺得太可惜
第二天又拿原票再去一次
奧地利人從善如流也讓我再進去
終於享受到完整的地下三百公尺之旅
但這還是比荷蘭那全黑的體驗要好過一點點
我由衷希望台灣重視紮實的同理心體驗
這也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
總比一直放煙火烤肉互罵要多一點新的互相關懷方式吧

海 (未驗證) ・ 2011/10/27 14:18

  看完這部影片後,讓我對視障朋友除了同情之外更多一份敬意,失去視覺除了欣賞不到美景與生活不便之外,他們連學習與就業的機會都少了很多,然而藉由點字書以及錄音等的發明或幫助,現代社會的視障朋友比古代十幸福多了。而從這部影片中我獲得的最大收穫是我看到歐洲人對人的尊重,他們會願意花錢且會想到要去蓋一間盲人博物館,來讓大家了解視障者的不便,讓大家親身體驗,藉此讓大家心中自然萌發出同理心,而在潛移默化中會去尊重與幫助視障朋友,像片中的亞瑟在體驗完後就會開始去注意關切生活中幫助盲人的設施是否完善,台灣很少有這種博物館,多半都是藉由口頭宣導,或許就是因為沒什實際的刺激,所以在對身心障礙者的議題中多半沒什麼感覺,最多同情而已,至於同理心則十分薄弱,我想政府與其靠口頭宣導與法律規定外,不如參考這所博物館來設計類似的體驗,畢竟宣導與規定最多只是治標而不治本,唯有使人自發性的產生同理心才是根本之道。(最近新聞報導大陸有十八個路人對受傷的小妹妹見死不救,看完這則新聞深感寒心,覺得雖然人人都說大陸近年發展進步神速,甚至有人說他會是全球趨之若鶩之地,但在發生這件事後,我覺得中國要達到歐美的水平,
成為世界強國的龍頭,道德文明這部份著實拉下不少分,離世界龍頭的寶座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amy (未驗證) ・ 2011/12/09 10:14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一句話,相信自己
也因為我們看的見,其他的感官變得不這麼敏銳
看到這樣的體驗活動,這比任何象徵性的活動都更能讓一般人體驗到視障朋友的生活
這又是一個讓我驚豔的博物館
這也讓我更能體會視障朋友平常在生活上的不便 已經不是單純的知道而已
相信我們一般人,我們應該更要珍惜
然後,也不要遺忘自己其他的感官功能,每種都一樣重要
可以在生活中嘗試著用不同的感官來體驗整個世界 一定可以發現更多不同的細小事物:) 然後豁然開朗~

Morgan (未驗證) ・ 2011/12/20 18:25

我覺得大家都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健康的身體重要。當然,如果缺陷是天生的,那麼就秉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態度處之一切吧。好比說雖然雙眼失明的人無法體驗彩色的世界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她們可以透過想像,去朔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也並無不好。看得太清楚有時也是一個盲點不是嗎?

孟 (未驗證) ・ 2011/12/21 13:14

荷蘭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大家更了解盲人的生活,和處在一片漆黑中的所需要面對的恐懼。我覺得這樣很好,人可以更了解盲人的需要,可以更有同理心的對待盲人和尊重他們,還有提醒我們要更保護我們的雙眼。而且這個博物館還提供機會讓盲人讓當導覽員,讓我們知道盲人除了當按摩師,其實還有其他的工作選擇,只要他們認真學習,跟我們一樣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台灣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去了解盲人的生活,頂多也只要小小的體驗,沒有許多深入的了解,或許台灣也可以學習荷蘭除了體驗外,還透過多樣的活動來更認識盲人,了解他們的需求。

奇異果 (未驗證) ・ 2011/12/22 14:21

對於盲人體驗的活動,我深深驚訝於他們的用心。或許因為是私人創見的吧,裡面的設備可以較自由地按照創辦者的理念來做,雖然是個有點嚴肅的主題,但是卻用了很多的體驗活動來傳達"尊重、關心盲者"的理念。真的很用心,我從沒有想過可以有這麼多不同地、有趣味性的設施及活動來宣傳。
或許北歐人比較尊重他人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風氣吧,會有人想要建一座這樣的體驗館,進而影響他人,使人人更能將心比心。

Doris (未驗證) ・ 2011/12/30 18:38

全盲體驗,很有意義!我認為在台灣也非常應該設立一個盲人博物館,現代青少年都不愛護自己的眼睛(我大概也是其一),很少有人熬夜不是在電腦螢幕前,既然盯著電腦螢幕就必須要使用雙眼,雙眼的負擔可想而知(加上很多人都戴著隱形眼鏡)。
盲人在台灣真的佔人口非常少的部份,不然就是他們其實都不出門,應該就是因為容易受傷吧!不管是心理或身體上。畢竟台灣光是無障礙空間的普遍化就已經進行得很緩慢了,除了公共建設的電梯通常都會有點字按鍵以外,沒有身體殘障的我,就更難感覺出盲人的需求以及需求的是否被滿足了。
影片中提到,體驗盲人感受必須長一點的時間才有意義,這樣大家可以真正開始利用其它感官能力;而且不準記者採訪內部真正是什麼,才能真的保持「未知」狀態去探索,真正體會盲人的立場,以及剛剛失明時的恐懼感,要體會別人的感受,說真的就是自己親身經歷一次才有可能啊!在裡面是盲人帶領著一般人,盲人反而給了一般人安全感,我真的很佩服歐洲某些國家可以為不同的人設想得如此細心體貼,盲人、老年人可以發現自己有能力服務、幫助別人,為什麼中國、台灣好像都很少這麼做呢?
體驗過程中還可以感覺出有紅綠燈、橋和腳踏車聲,是真正模擬現實生活的,不像我們校園的防災演練,進煙霧室的時候其實除了課桌椅什麼也沒有,這樣其實用處好像不大?總覺得看完影片,就會反省台灣可以改變的部份真的很多,從何改起呢?我覺得地方、中央政府官員更應該看看這些影片的。

貝貝 (未驗證) ・ 2012/01/05 23:55

從這段影片當中,再次看到芬蘭對弱勢族群用心的另一種方式。他們鼓勵人們去認識與尊重盲人--而當多一點的人們認識盲人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有更多對盲人的關懷、體貼與幫助。這樣的博物館真的很棒!希望台灣也能夠設立類似的博物館,讓台灣也能夠充滿著更多關懷盲人的能量。